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5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一氧化氮、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无相关性(r=-0.038、-0.014、-0.03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氧化氮、血糖、血脂存在代谢障碍问题,但一氧化氮水平与血糖、血脂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 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是无菌药品生产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以采用无菌工艺生产的非最终灭菌冻干粉针剂为例,阐述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潜在的污染风险,运用风险管...  相似文献   
3.
猩红热是一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虽经加强防疫,但仍呈散在流行趋势.两年来于门诊观察猩红热患儿31例,采取中西医合诊,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均获良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其氧化自由基清除剂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th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共收集50例。在MECT前后,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检测基线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探索MECT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与氧自由基及其清除剂的相关性。结果:1)MECT治疗前后P300的N1潜伏期缩短,P3波幅降低,心理测试颜色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128)正确应答数及持续错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SOD,GP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ECT治疗前NO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相关性。结论:1)MECT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有改善的;2)MECT治疗后患者NO水平降低,且治疗前的NO水平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在认知功能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国产注射用特立帕肽在动物中的过敏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对豚鼠和家兔分别于0d和14 d注射一定浓度的特立帕肽,观察豚鼠全身变态反应及对家兔的免疫原性,并采用ELISA分析家兔血清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 给药后豚鼠未见明显全身变态反应.家兔免疫原性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组(1 μg/kg)血清中的IgE含量经免疫后无明显上升;中剂量组(5μg/kg)和高剂量组(10 μg/kg)血清中IgE含量在首次免疫后略有快速上升,但随后中剂量组恢复正常,而高剂量组在加强免疫后IgE含量仍有一定上升.结论 国产注射用特立帕肽在拟定的人用剂量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供皮下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6.
脑梗塞为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5年开展中风专病诊治以来,治疗脑梗塞疗效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在基层中医院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辨证论治并结合针灸等治疗措施,可明显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均为2000年1月~2001年10月我院住院病例。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36~84岁;发病1d以内16例,1~3d27例,3d以上16例;住院天数2~31d,平均11.5d。均行TCD检查,另有23例行CT扫描,19例行腰穿检查。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7.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别以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甲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为创新药物开发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成分靶点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和靶点数据库平台(Targetnet)筛选出黄芪甲苷的潜在靶点,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药物靶标数据库(TTD)中检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靶点。将黄芪甲苷潜在靶点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靶点进行重合,交集靶点即为黄芪甲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的作用靶点。随后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建立、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验研究对发现的结合力最强的关键靶点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验证。结果 黄芪甲苷的作用靶点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交集靶点共56个,经过PPI网络分析获得排名前5位的关键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分子对接分析验证显示,黄芪甲苷与上述5个关键靶标受体的亲和力较强。实验研究表明,黄芪甲苷通过Akt/Nrf2/HO-1和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了高糖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结论 黄芪甲苷的潜在靶点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靶点高度相关,表明黄芪甲苷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改进罗红霉素干混悬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对该产品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结果 用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生产的产品口感好,回收率高。符合药典标准。结论 改进后的处方和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