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3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 36 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一次栓塞成功,临床治愈率为 100% ,患侧颈内动脉通畅率为 88.9% ,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 3 个月~3年,未见瘘口复发。结论 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的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探索神经内镜到达该区的可行性及相应的解剖定位标志。方法 成人尸头8例,新鲜少年尸头2例,经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灌注10%乳胶 红色染料 硫酸钡粉剂。用0°、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对桥脑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当枕下“锁孔”入路骨窗直径为15mm时,神经内镜在桥脑小脑角区操作自如,能暴露全部的桥小脑角区,包括桥脑的腹侧区、斜坡以及对侧的解剖结构。结论 ①硬膜下腔中,内镜准确到位的要点是内镜按照定位标志或沿途定位路标前进。②桥脑小脑角区的神经从头侧至尾侧和从内侧到外侧把桥脑小脑角区分成三个腔隙:头侧腔隙、中间腔隙和尾侧腔隙,每个腔隙均有主要血管和一组颅神经通过。  相似文献   
3.
例1 女性,34岁。因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幕上蔓延引起复视,住院经外侧入路手术。术后复视消失,但出现耳漏。经五官科检查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均完整,确认脑脊液是经外耳道皮肤渗出。经局部加压包扎,两周后痊愈出院。例2 女性,49岁。因岩斜脑膜瘤一院神经外科行外侧入路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耳漏和鼻漏。住院检查病侧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完整,CSF经外耳道皮肤渗出。住院期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经抗炎、插管引流、加压包扎后痊愈出院。讨论 本组两例耳漏的外耳道皮肤和鼓膜均完好,确认是因硬脑膜缝合不严,脑脊液经外耳道皮肤渗出,…  相似文献   
4.
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钨丝做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行性。方法:1992年12月至1996年6月,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36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结果:所有病例全部一次栓塞成功,临床治愈率100%,患侧颈内动脉通畅率88.9%,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3年,未见瘘口复发。结论:钨丝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解剖观察内听道蛛网膜及术中观察其与听神经瘤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听道蛛网膜解剖结构;术中观察听神经瘤与蛛网膜之间的关系.方法解剖观察尸头后术中观察蛛网膜与肿瘤及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内听道蛛网膜是桥小脑角池蛛网膜的延续,并达到内听道底部.肿瘤和神经之间没有蛛网膜间隔.结论听神经瘤是蛛网膜内位肿瘤,锐性和明视下切除肿瘤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解决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方法针对神经内镜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如手术适应证、手术途径、手术方法和手术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应用基础和68例手术的临床研究.结果(1)神经内镜解剖学作为一门应用的解剖学分支,重点研究神经内镜的路标与路径.其中蝶骨嵴入路优于额底入路.经特定的锁孔入路,内镜可以达到许多深部结构并可以观察显微手术的“盲区”.(2)半导体激光是神经内镜辅助工具,可以用来穿通、切割、汽化、凝固或止血,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强度.(3)第三脑室底造瘘部位以穿通乳头体前膜为佳,其锁孔在头皮上的定位鼻根后127.7±9.9mm或冠矢点前17.1±5.6mm,中线旁20.3±4.7mm,与矢状面呈12.3±1.9度夹角,从头皮穿刺点经大脑皮层到达侧脑室前角的深度55.2±6.5mm,到达室间孔的深度74.9±8.9mm,到达第三脑室底乳头体前膜的深度为89.3±10.4mm;依据头面部软组织复原技法校正后,锁孔穿刺点到鼻根的距离为118.3±9.1mm,或位于冠状缝前15.9±5.2mm.(4)术中使用37℃人工脑脊液代替生理盐水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内镜术后发热的频度和程度.结论作为神经外科诊断和手术的工具之一,可以以纯内镜手术辅助手段的形式灵活使用,并可以配合导航、超声、激光等应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微创的优势.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仍是神经内镜手术成功的前提.神经内镜在处理梗阻性脑积水、颅内的囊性病变和血肿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价值在大于2cm的实体瘤切除的应用中主要作为视觉辅助手段应用.随着器械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神经内镜的应用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8.
经岩乙状窦前入路中岩骨磨除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经岩乙状窦前入路中 ,行岩骨磨除及术野显露方法的研究。方法 成人头颈标本 1 0具。显微镜下模拟经岩乙状窦前入路 ,研究岩骨磨除安全范围及术野可暴露范围。结果 ①弓气房位于前半规管外侧 ,外半规管上方 ,存在率 1 0 0 %⑨其内壁可见上半规管切迹 ;迷路下气房体积大 ,前方为颈静脉球部 ,上壁可见后半规管切迹⑧与岩上窦 -乙状窦交汇点 (PS点 )距离为 2 3.5 9mm± 3.72mm ;②岩骨嵴阻挡显露幕下窝的视野 ,磨除至内听道上结节后可完全暴露中上斜坡。结论 经岩乙状窦前入路术野显露优劣与前后半规管轮廓化及岩骨嵴磨除程度密切相关 ;弓气房及鼓室可作为轮廓化前半规管的定位标志 ;迷路下气房 ,前庭水管可作为轮廓化后半规管的定位标记 ,充分显露中上斜坡颅底组织结构需磨除岩骨嵴至外耳道上结节中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铂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作者用此方法治疗颅内动脉71例。文章对其病历资料、适应证、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随访结果作了介绍,并且对动脉瘤的大小与形状、病人状态、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48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病人的结果.方法对4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指征、方法和并发症等.结果本组除一例侧裂蛛网膜囊肿外,治疗均有效.本组无死亡、颅内出血或感染病例.并发症最常见的为术后发热,其次为颅内积气.其中有一例动眼神经一过性麻痹.结论神经内窥镜是一种治疗颅内某些囊性病变和颅内血肿的有效而安全的微侵袭技术,要求适当选择适应证和掌握神经内窥镜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