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杨萱  朱顺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609-1609
达克普隆是第二代胃壁细胞酶H^+-K^+-.ATP(即质子泵)抑制剂,经国内外大量临床应用证明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明确。本文就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比较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方法 2008-02~2010-02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治疗组72例,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病例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效果明显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效率优于普通干扰素,并且每周1次给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在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内科治疗中.以前主要是采用垂体后叶素,必要时使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由于前者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多,后者又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因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奥曲肽(善得定)的问世为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开辟丁新道路。本文就善得定、垂体后叶素合用三腔两囊管对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作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两次以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首次发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问卷方式了解一般情况,定量分析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HB病史、父、母患有乙型肝炎史、手术史、饮酒史、甜食摄入、重叠HEV病毒感染、白细胞低、胆碱酯酶低下、胆固醇低、胃底静脉曲张、高PCR-HBVDNA定量、肝脏组织炎症程度高和肝脏组织免疫组化HBcAg表达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因素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从事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父、母患有乙型肝炎、手术史、饮酒史、吸烟史,甜食摄入、重叠HEV病毒感染、肝脏组织炎症程度高、肝脏组织HBeAg表达、PCR-HBVDNA定量高、血清球蛋白高、血清前白蛋白低、白细胞低、胆碱酯酶低下、凝血酶原活动度低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种剂量干扰素抗HBV的效果。方法 :用二种剂量干扰素治疗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观察治疗一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时HBV DNA、HBe Ag、HBs Ag的阴转率。结果 :大剂量干扰素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小剂量干扰素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HBe Ag阴转率二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HBs Ag阴转率二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对HBV DNA ,HBe Ag的抑制随治疗时间延长 ,阴转率随之增高。结论 :在抑制HBV DNA的方面 ,大剂量干扰素组优于小剂量干扰素组 ,在抑制HBe Ag方面 ,大、小剂量干扰素疗效无差异 ,在抑制HBs Ag方面 ,大剂量干扰素优于小剂量干扰素 ,以治疗 6个月时 ,HBV DNA ,HBe Ag阴转率最高 ,用干扰素治疗以 6个月为疗程最好  相似文献   
6.
朱顺强 《当代医学》2011,17(12):148-148,58
目的 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0年2月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治疗组72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效果明显,其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效率均优于普通干扰素,并且每周给药一次,使用方便,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患者HBV低水平复制状态与临床病情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顺强  许青田  关琦 《山东医药》2005,45(10):33-33
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80例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并与其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急性肝衰竭人工肝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取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亚急性肝衰竭患者48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48例采取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治愈及好转出院36例,治愈及好转率75.00%,死亡12例,病死率25.00%,不良反应发生率12.5%.结论 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朱顺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65+68-65,68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5例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本组5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中,经积极救治病情进一步加剧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在治疗慢性丙肝时应药物治疗联合应用避免单独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对于可疑间质性肺炎常需要外科手术或经胸腔镜肺活检病理确诊,但有一定危险性。临床医生应熟悉和掌握间质性肺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对我院传染科1990-06~2001-06收治的603例乙脑病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近11年来我院传染科收治住院的乙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订乙脑详细调查表,并逐项认真填写表格。1·2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资料:严格的季节性(7、8、9月份发病),预防接种史及蚊虫叮咬史。(2)临床表现: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神经反射的改变,如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3)脑脊液呈病毒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