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了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甲状旁腺腺瘤致高钙血症病人1例,分析了其临床及病理表现,提出了诊断要点,并对治疗原则和预后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外科手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技术无论是在外科还是在妇科都具有越来越突出的临床诊治价值,其突出特点是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康复快.随着设备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技术上的进步,腹腔镜技术迅速扩展应用于多学科、多病种,成为临床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检查治疗手段.因此,腹腔镜手术术前的器械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设备器械的保养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肝内胆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由法国医生CAROLI于1958年系统描述并报道其特征性表现而命名。该病临床较少见,其特征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并形成胆管囊肿,可多发,亦可单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神经外科组织解剖的特殊性,手术医生很难把病灶完整地取出,多数病变组织被吸引器吸走,不能让病人家属更直观、全面地了解病情。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标本收集器,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知觉部分或全部丧失,肌肉松弛无力,机体的保护性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皮肤在各种致害因子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损伤。现就手术室常见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护对策。高频电刀灼伤:包括非手术区皮肤灼伤及手术野皮肤烧伤或爆炸伤。灼伤主要原因为高频  相似文献   
6.
显微支撑喉镜应用于声带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已愈来愈受到医疗界重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该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很重要。我科2005年6月-12月进行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63例,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LC的1 8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导致LC并发症发生的9个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性别、结石数量、手术方式与LC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相关性(P>0.05),而术前血浆清蛋白水平、胆囊三角的解剖、胆囊萎缩、胆囊壁厚度以及术者的经验5个因素与LC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χ2=4.664~18.5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不清、胆囊壁厚度、术者的经验对LC手术并发症发生有影响(OR=1.440~3.064,P<0.05)。结论严格的术前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中规范的手术操作程序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应尽早处理,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甲状旁腺腺瘤致高钙血症病人1例,分析了其临床及病理表现,提出了诊断要点,并对治疗原则和预后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对策,以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上报的42起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从不良事件的类型、分级、事件主体、发生时间及班次等维度进行分析,对不良事件的类别、发生原因及时间特点进行研究。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暴力攻击(26.19%)、跌倒(26.19%)和自伤自杀(11.91%);低职称、短护龄护理人员操作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高职称、长护龄护理人员,但不同职称、护龄及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白班(45.24%)和小夜班次(35.71%)。结论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暴力攻击、跌倒和自伤自杀,不同护龄、职称及受教育程度护理人员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无差异,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白班和小夜班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进行嗓音和心理状态评估,探讨其在功能性发声障碍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72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实验组)和无嗓音障碍的正常人(对照组)40例。其中功能性发声障碍组中功能增强型发声障碍 50 例,功能减弱型发声障碍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计算机嗓音评估、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动态喉镜检查、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对比两组之间各项指标评估结果。 结果 实验组GRBAS评分为(1.92±1.03)分,VHI自评分为(58.43±23.17)分,频闪喉镜检查实验组声带闭合、黏膜波、对称性及周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机嗓音评估中,实验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最长声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S评分及SDS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完善的嗓音和心理状态评估对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