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降低脑室出血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采用直视下额叶造瘘血肿清除加外引流术,早期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结果术前GCS:3~11分的脑室出血患者16例,其中治愈5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3例,死亡2例。结论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迅速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健,直视下额叶造瘘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研究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转化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明确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职业配对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1∶2配对,共44例).多因素回归分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在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积液体积、凝血功能4种相关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组间患者的伤后硬膜下积液CT值、积液部位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患者硬膜下积液的CT值相对较高、积液位于额颞部患者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甘露醇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甘露醇组、尼莫地平组和联合干预组,后4组制作大鼠颅脑DAI模型。甘露醇组尾静脉注射甘露醇1g.kg-1.d-1及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组予以尼莫地平0.5mg.kg-1.d-1及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甘露醇;联合干预组予以尼莫地平及甘露醇,对照组和损伤组仅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甘露醇和尼莫地平。后4组伤后2~75h内每隔2.5h处死1只大鼠测脑组织含水量;受伤后2、6、24、72、168h观察动物行为。结果各实验组行为学评分在伤后2、6、24、72、168h各时相点组间有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为:10.89、28.39、12.18、27.50、15.28(P<0.01)。除甘露醇与联合组间脑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甘露醇治疗DAI,有助于减轻大鼠DAI后继发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7~2009-07救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均合并有沿坐骨神经通路疼痛的特征。4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即尼莫地平50 mL/d,连用10 d。动态检查观察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骨瓣成形术清除迟发性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清除迟发性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迟发性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采用枕部倒"U"切口骨瓣成形清除血肿的手术方法。结果术前幕上血肿约40~120 ml,幕下血肿约10~15 ml左右。骑跨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均被清除彻底,且止血可靠,骨瓣复位稳定。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骨瓣成形术清除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具有进颅迅速、直视止血、不留颅骨缺损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体内研究已经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像神经干细胞一样在脑内迁移和整合,如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系统途径移植成为可能,将会显著简化移植的步骤.目的:构建含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体外观察CD基因的表达及BMSCs-CD/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pEGFP-N3-CD质粒,酶切、DNA测序鉴定.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培养获取阳性克隆(BMSCs-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BMSCs-CD细胞的CD基因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共培养BMSCs-CD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24 h后加入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72 h后TUNEL、MTT、流式细胞术检测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含完整的CD基因序列,CD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有完整表达.BMSCs-CD和C6胶质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条件下,C6胶质瘤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体外共培养条件下,BMSCs-CD/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形成颅内远隔部位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98例CSDH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发生术后远隔部位11例.结果 术后发生纵裂池出血者9例,脑干出血者1例,对侧硬膜下血肿者1例.结论 CSDH术后发生颅内远隔部位血肿可能与术中术后血肿排出速度过快导致脑压快速变化有关.切开硬膜缓慢释放血肿液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对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 cells,BTSCs)增殖、自我更新及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Transwell小室建立BMECs与BTSCs共培养模型,并建立对照组,共培养14 d后,测量肿瘤球(brain tumor sphere,BTS)直径大小,检测BTSCs增殖曲线,测定单细胞克隆形成率.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行CD133、Nestin、GFAP、DAPI免疫荧光染色,计数两组的CD133、Nestin、GFAP染色的细胞数及同一视野的DAPI染色细胞核数,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培养组BTS直径是对照组的5.05倍,增殖快,共培养组有61.4%能形成下一代BTSCs,而对照组为39.0%.在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共培养组的GFAP阳性率较对照组低,而CD133、Nestin阳性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BMECs能够促进BTSCs增殖、自我更新能力,保持BTSCs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内研究已经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像神经干细胞一样在脑内迁移和整合,如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系统途径移植成为可能,将会显著简化移植的步骤。 目的:构建含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观察CD基因的表达及BMSCs-CD/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构建pEGFP-N3-CD质粒,酶切、DNA测序鉴定。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培养获取阳性克隆(BMSCs-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BMSCs-CD细胞的CD基因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共培养BMSCs-CD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24 h后加入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72 h后TUNEL、MTT、流式细胞术检测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N3-CD含完整的CD基因序列,CD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有完整表达。BMSCs-CD和C6胶质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条件下,C6胶质瘤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提示体外共培养条件下,BMSCs-CD/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