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统计医院患者细菌感染菌群的变化以及耐药情况,为医院内感染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临床标本,采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药敏确证实验,采用美国临床检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确证实验。结果2011~2013年医院感染的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分泌物和中段尿为主;且感染的主要细菌呈上升趋势,排在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排前三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其在3年中的构成比有小幅度的增加;3年中革兰阴性杆菌(G-)耐药率大于70%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呋辛酯;革兰阳性球菌(G+)耐药率大于70%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G和红霉素。除4例粪肠球菌外,没发现其他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细菌感染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呈每年递增的趋势,多重耐药菌株也不断上升,青霉素类药物已不适用于临床细菌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有很高的敏感性。医院应高度重视感染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减少细菌感染的爆发和流行,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11~2012年本医院患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率.方法 采用VETEK2 Com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出274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来自住院患者各类标本,按照CLSI各年度标准判断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在22种常用抗生素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半数以上的药物耐药率>40%.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上升较快,对其他类抗生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易出现多重耐药,2012年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2011年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疼痛敏感性与SLC6A4基因多态性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患者各50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后空腹静脉血抽提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技术(PCR-RFLP)对SLC6A4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利用便携式压力测试仪对患者试验性疼痛压力痛阈(PPT)和耐痛阈(PTO)进行检测;术后6、12、24、48h记录患者VAS评分并统计48h内镇痛不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维吾尔族高表达5-HTT基因型(18%)、中表达5-HTT基因型(70%)与低表达5-HTT基因型(12%)患者比例与哈萨克族(12%、60%、28%)、汉族(8%、58%、34%)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43);3组患者P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7,P=0.633),维吾尔族患者PTO低于哈萨克族和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4,P=0.047),同组患者低表达5-HTT基因型患者具有较高的PPT与PTO;术后6hVAS评分显示维吾尔族患者术后痛感高于哈萨克族和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0,P=0.015),同组内VAS评分显示低表达5-HTT基因型的患者在术后6、12、24、48hVAS评分均低于同组其他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h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298)。结论 SLC6A4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疼痛敏感性相关,低表达5-HTT的基因型可提高患者疼痛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漯河地区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10年共分离病原菌5502株,阳性率24.9%;革兰阳性球菌1059株占1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MRSA检出率为48.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4345株,占79.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7.3%、铜绿假单胞菌占13.7%、肺炎克雷伯菌占13.5%、阴沟肠杆菌占5.2%,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敏感;对青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耐药率>80.0%.结论 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药浓度及TCI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法 3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稀释组(n=18)与对照组(n=18)。稀释组按10 m1·kg-1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补充生理需要量后行TCI,10 min后实施血液稀释(以20 ml·kg-1输入6%羟乙基淀粉)。TCI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μg·ml-1)变速输注60 min,对照组按10 ml·k-1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并以相同方式行TCI,但不实施血液稀释。间断采集动脉血90 min,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并评价TCI系统性能。结果 血液稀释后血红蛋白(Hb)和血球压积(Hct)较基础值分别下降30.8%和31.3%。TCI后稀释组各时点血药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降幅为38.5%;系统偏离度和精确度分别为-27.18%和27.18%。结论 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导致异丙酚TCI血药浓度明显下降,TCI系统先低估后高估了实测血药浓度,原因是血液稀释导致中央室容积增大,室间转运速率加快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CH)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例择期行全组鼻窦开放手术的患者,ASAl-2级,随机化分为硝普钠组(A组)和尼卡地平组(B组)。全麻诱导后30min内输6%羟乙基淀粉13%.415ml/kg,手术开始前维持MAP55~65mmHg,观察手术中From-me评分,尿量,出血量,反射性心率增快的发生和停止降压后的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A组失血量(349.2±162.2)均显著高于B组(208.0±92.8ml)(P〈0.05),停止降压后血压恢复至正常的时间B组(15±4.0min)明显长于A组(7.3±1.1min)(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尼卡地平可以安全的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并明显的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一种右侧支气管双腔导管(R-DLT)插管失败后行之有效的补救方法.方法: 选择右侧卧位下开胸手术病人55例.根据右侧支气管双腔插管失败的原因分成3组:Ⅰ组(不满意组):仰卧体位下,插管完成后右肺通气不满意.Ⅱ组(完全满意组):仰卧体位下,插管完成后双肺隔离和右肺通气满意.Ⅲ组(不全满意组):插管后右肺通气满意,右侧卧位后右肺通气不满意.修正方法:患者右侧卧体位(RLP),胸腋和头颈下垫枕,头略后仰,将R-DLT退至气管,气管套囊充气1~2 ml后,在持续听诊右侧肺呼吸音同时,将R-DLT按原位角度缓慢推进至右侧呼吸音出现或遇有阻力后停止,右肺单肺通气良好后,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55例右侧双腔导管插管的手术患者,R-DLT插管完全满意者(Ⅱ组)17例(30.9%),Ⅲ组修正插管成功17例(30.9%),Ⅰ组修正插管成功18例(32.7%).总修正插管成功率为92.1%(35例),3例仍未获得成功.结论: 右侧卧位下修正R-DLT方法成功率较高,可作为右侧卧位下R-DLT插管的一种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三种异丙酚靶控输注方式在麻醉诱导期间的临床效应,评价三种方式用于麻醉诱导的可行性。方法 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1组(国人参数组)、G2组(Tackley参数组)、G3(BET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5min(T4)、10min(T5)时点监测和记录HR、MAP并记录三组患者异丙酚给药后起效时间t1、t2、t3及气管插管所需时间t4。结果 三组诱导期间HR、MAP随时间变化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G3组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有明显增高(P〈0.05),而G1、G2组无明显增高(P〉0.05)。异丙酚起效时间:G1〈G2〈G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三种靶控输注方式均可实施临床麻醉诱导,诱导迅速、平稳。按G3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最不显著。如应用Tackley报道的参数建立TCI系统,宜适当调低诱导靶浓度。人工输注方案实施靶控输注,需严密监测气管插管时的意识深度,以防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两种浓度异氟醚低流量洗入半紧闭环路的摄取规律 ,评价临床应用异氟醚低流量洗入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洗入期新鲜气体流量均为 :氧气 1L/min ,异氟醚蒸发器设定浓度分别为 3%、5 %。维持期新鲜气体流量和蒸发器设定浓度均不变 ,预设目标浓度呼气末异氟醚体积分数 (FA)为 1.2 %。 结果 :A、B两组达到目标浓度的时间分别为 (4± 1)min、(16± 3)min(P <0 .0 5 ) ,6 0minFA 分别为 (1.4 5± 0 .32 ) %、(2 .4 2± 0 .5 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 结论 :异氟醚低流量洗入半紧闭环路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