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报告6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应用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早期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结合术后血肿腔注入尿激酶血块溶解引流,侧脑室冲洗引流等方法 ,对63~87老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通过该手术治疗,出院时根据GOS 5分者为良好,4分者为中残,3分者为重残,2分者为植物生存,1分者为死亡;将1~3分者视为预后差,4~5分者视为预后良好。本组患者5分18例(34.4%),4分22例(42.9%),3分22例(18.8%),2分12例(18.8%),1分2例(3.1%),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低死亡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更适合于年龄偏大,身体条件差的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10~2010-10收治的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血肿基本或全部清除时间l~7d,血肿清除率93%~100%,穿刺针留置时间2~7d。存活86例,死亡9例,病死率9.5%。对存活的86例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总有效率84.8%。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好,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手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院2008-01—2010-06收治脑室出血患者150例,均在入院6h内行双侧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对150例脑室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相关的因素有高龄、高血压、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内出血、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后中枢性高热和尿崩、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术后引流时间≥7d(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表明与脑室出血术后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术后中枢性高热、术前并发梗阻性脑积水(P<0.01)、术后外引流时间≥7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高龄、低GCS评分、弥漫性脑室内出血及高血压病史(P<0.05)。结论脑室出血的一般情况及CT表现与死亡密切相关,积极防治术后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术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置入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以往收治的100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治疗方式将此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均明确治疗方式,并签字确认),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可调压分流管置入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并发症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置管优良率为94%,对照组患者置管优良率为7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122,P=0.0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5,P=0.0055).结论 脑积水疾病可采取可调压分流管置入进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0例颅骨缺损患者使用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复查头颅CT,修补手术均达到解剖复位。随访3-30个月,头颅外观形态正常,未出现排异反应、钛网或钛钉松动移位等情况。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修补材料,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格塑形,充分止血,预防脑脊液漏,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避免颅骨修补失败。该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86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手术148例,非手术38例,按GOS评分,死亡18例(9.7%),植物生存状态9例(4.8%),重残26例(14.0%),中残23例(12.4%),良好110例(59.1%)。死亡原因为颅内血肿量大、弥漫性脑肿胀并恶性颅高压,脑干功能衰竭等。结论:提高诊断意识、加强临床观察和动态CT扫描有助于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