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43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进行SF-36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定,对SF-36量表分值与一般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组SF-36量表分值与正常人群相比,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分数[(67.4±44.1)分,(70.0±29.8)分,(46.5±41.8)分,(47.7±17.1)分]均低于普通人群,而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工作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维度分数[(81.2±33.9)分,(81.2±22.1)分]显著高于无工作患者(P<0.05).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群差.起病年龄、是否工作与其生命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低血清胆红素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 2 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 (分为脑梗组 13 4例 ,腔梗组 82例 ) ,98例健康体检者和 84例其它疾病组作对照。结果 :脑梗组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它疾病组 ( t=6.43 8,t=6.5 17,P <0 .0 0 1) ,也显著低于腔梗组 ( t=2 .741,P <0 .0 1) ;腔梗组间接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疾病组 ( t=2 .782 ,t=2 .774,P均 <0 .0 1) ,直接胆红素四组间无显著差异。脑梗死灶容积与间接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r =-0 .73 9,t=14 .2 7,P <0 .0 1)。结论 :提示低血清胆红素可作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对研究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预防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ml细胞M1受体及其偶G-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CHOml细胞M1受体的结合特性,用[35S]GTPγS结合活性检测M1受体偶联的C-蛋白的结合活性,并计算偶联效率.结果QST对M1受体密度、[35S]GTPγS结合活性、偶联效率有上调作用(P<0.01),而QT无作用(P>0.05).结论QST对M1受体的偶联功能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方法:55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及6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Stroop色词测验、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以及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定,对心理测查成绩与一般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组RBANS在言语功能分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的年龄、起病年龄与RBANS即时记忆分、注意分、总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Stroop中颜色干扰时呈正相关(P〈0.05或P〈0.01);YBOCS分与Stroop中字义干扰时呈正相关(P〈0.01)。在RBANS各项评分及总分上,有工作的患者组评分(n=30)高于无工作的患者组(n=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言语功能明显受损。年龄、起病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有显著相关。有工作可能对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观察了40例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各证型间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一2受体(SIL-2R)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性(P<0.05,或P<0.01),而RBC-ICR则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SIL-2R及RBC-C3bRR可以反映肺癌患者正虚的程度,对指导临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ml细胞M1受体及其偶G-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CHOml细胞M1受体的结合特性,用[35S]GTPγS结合活性检测M1受体偶联的C-蛋白的结合活性,并计算偶联效率.结果:QST对M1受体密度、[35S]GTPγS结合活性、偶联效率有上调作用(P<0.01),而QT无作用(P>0.05).结论:QST对M1受体的偶联功能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自1985年发现以来,已迅速用于临床许多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对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癌患者sIL-2R水平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择1992年12月~199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组)患者30例和肺癌(肺癌组)患者6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芪活性成分QST、QT对CHOml细胞M1受体及其偶G 蛋白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CHOml细胞M1受体的结合特性 ,用 [3 5S]GTPγS结合活性检测M1受体偶联的G 蛋白的结合活性 ,并计算偶联效率。结果 :QST对M1受体密度、[3 5S]GTPγS结合活性、偶联效率有上调作用 (P <0 0 1) ,而QT无作用 (P >0 0 5)。结论 :QST对M1受体的偶联功能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活性成分对M_1受体及其偶联G_(q/11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ZMA ,QST,QT对 M1 受体及其偶联 G-蛋白结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 CH Om 1细胞为模型在使用不同药时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 M1 受体密度 ,以非 GTP ase水解的 [35 S] GTPγS与 G-蛋白的不可逆结合检测 G-蛋白的结合活性 ,并计算偶联比率 ;以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Gq/1 1α的量。结果 :ZMA10 - 5 m ol/L 及 QST10 - 5 m ol/L 能够提高M1 受体、M1 受体偶联的 G-蛋白的活性。并改善其偶联比率。Q ST10 - 5 m ol/L 还能够提高 Gq/1 1α的量。结论 :ZMA和 QST作用机理可能不同 :ZMA促进偶联的机理很可能主要是提高 M1 受体后 G -蛋白的结合活性提高 ,并且改善 M1 受体和Gq/1 1α的偶联。Q ST可能还与促进 Gq/1 1α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