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面神经颅外段的动脉来源及分布. 方法 15例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经双侧颈总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或过氯乙烯填充剂,观察面神经颅外段的血供来源及分布. 结果面神经营养动脉来源于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颞浅动脉面神经支、面横动脉、颈外动脉上面神经支、颈外动脉下面神经支、面动脉后面神经支和面动脉前面神经支,其外径分别为(0.8±0.2) mm、(0.9±0.4) mm、(1.9±0.3) mm、(1.0±0.2) mm、(1.1±0.4) mm、(1.0±0.2) mm和(1.1±0.6) mm.各营养动脉除营养面神经外还发出分支相互吻合,构成了丰富的面神经血管网. 结论了解面神经颅外段动脉血供来源及分布,为避免腮腺咬肌区手术损伤面神经营养血管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起先被认识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它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功效,可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能防治肾脏纤维化。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手术入路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层面的手术入路与技巧. 方法 10例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确定腹腔镜肝脏规则切除的最佳层面,30例大体标本研究肝脏左外叶切除层面中主要血管的直径、空间位置及分布规律,结合临床实践研究手术技巧. 结果肝左外叶规则切除的理想层面为经过肝圆韧带切迹左侧1 cm处的矢状面.该层面的主要血管为肝门静脉左外叶上段支、肝门静脉左外叶下段支、肝左静脉主干、肝左静脉的左后上缘支,均分布在上2/3,且在膈面至脏面1/3~4/5的范围内. 结论左外叶切除层面下部近1/3,膈面近1/3,脏面1/5是没有主要血管的区域,利用血管定位切除左外叶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外消旋聚乳酸复合神经生长因子(poly-D,L-lactic acid/nerve growth factor,PDLLA/NGF)可吸收性缓释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复合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单纯导管和PDLLA/NGF缓释导管,每根缓释导管含NGF450U。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切除中段坐骨神经10mm之后分别行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导管桥接(B组)、单纯导管加一次性给药(C组)、PDLLA/NGF缓释导管桥接(D组)修复坐骨神经,除A组外,均保留10m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比较各组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导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松,并开始降解,但外形仍保持完整。再生神经均顺利通过导管腔,组织学观察A组和D组内神经纤维数目多,大小均匀,成熟良好;B组和C组纤维结缔组织多,神经纤维细小,髓鞘薄。图像分析显示除神经纤维计数D组高于A组外,A组和D组在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DLLA/NGF缓释导管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组织学观察指标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
旋股外仙血管升支髂骨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7.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验证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技术。方法: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进钉技术的相关参数,而后临床应用该技术方法置钉并行X线、CT复查其准确性。结果: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78mm,进钉点在寰椎椎弓根中线外侧2.2m,螺钉进钉点可由经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的纵垂线来确定;手术中该方法不仅能简化操作过程,而且术后检查发现螺钉均准确置入。结论:用枢椎下关节突中点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定位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的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定位技术。方法:设定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与进钉点相关的数据参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枢椎下关节突中线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分别是19.61mm、19.21mm,二者仅相差0.40mm。结论: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可作为术中判断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9.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冈上肌及其浅面斜方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分布。冈上肌肌腹长10.0±2.8cm,中部宽3.8±0.8cm,中部厚1.7±0.4cm,肌腱长3.5±0.4cm,宽3.1±0.3cm;覆盖在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肩峰处水平长15.5±2.7cm,中部厚1.6±0.3cm,在距止点1.5±0.5cm处为腱性结构,并与肩峰骨膜相延续。根据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冈上肌浅面的斜方肌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颈肩肱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缺损,35例全部成功。这种皮瓣的特点是将普通皮瓣的皮下脂肪大部分剔除,使之成为薄型皮瓣,愈后外形美观。为更好地掌握皮下脂肪厚度,在选择灌注良好的7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解剖观察了真皮下血管网的构筑和稠密吻合情况。真皮下血管互相吻合构成“蜘蛛痣”样的真皮下血管网,“蜘蛛痣”样的血管构筑是组成真皮下血管网的一个单元。通过对210个真皮下血管网的“蜘蛛痣”统计,指出颈肩肱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最佳脂肪厚度,颈部为1.7mm,肩部3.9mm,肱部4.1mm,少于此值则会破坏真皮下血管网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