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误诊率的精神疾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和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导致临床症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呈反复发作趋势,故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问题越来越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重视。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在门诊的误诊情况,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指导临床医师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尽量避免或减少其误诊和漏诊。方法:纳入专家门诊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了解其在门诊的就诊及误诊和漏诊情况,通过比较误诊组(包含漏诊者)和确诊组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可能原因。结果:双相情感障碍在专家门诊就诊患者中占31.5%。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共有177例,其中误诊组136例(76.8%),确诊组41例(23.2%),误诊为抑郁症者最多(70.6%)。误诊组患者首次发作更多的表现为抑郁发作(χ~2=5.206,p=0.023),并且病程中抑郁发作次数更多(Z=-2.268,p=0.023);误诊组起病至首次治疗的时间较短(Z=-2.612,p=0.009)、而起病至确诊时间更长(Z=-3.685,p0.001),总病程更长(Z=-3.274,p=0.001),并且住院治疗的患者更多(χ~2=4.539,p=0.033),住院次数也更多(Z=-2.164,p=0.031);误诊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更多(χ~2=11.74,p=0.001),尤其抑郁发作时(χ~2=7.63,p=0.006),共病的发生率更高(χ~2=5.23,p=0.022);误诊组HCL-32评分更低(t=-2.564,p=0.011)。误诊组诊断为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较确诊组多(11.0%v.4.9%),并且误诊组最近发作情况表现为抑郁发作的患者较多(78.7%v.65.9%)。结论:门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误诊率高,常被误诊为抑郁症。误诊组患者首次发作更多的表现为抑郁发作,病程中抑郁发作次数更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更多,共病的发生率更高,并且患者对自身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情况明显认识不足,导致早期难以明确诊断,确诊所需时间更长,住院比率更高,住院次数更多。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避免或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由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妊娠已经越来越常见。门诊关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否适合怀孕的咨询也越来越多。但是关于此类问题众专家并没有一致的答案。正确的评价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和妊娠的关系对于女性待孕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系统评价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成人伴有疼痛症状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6期),PubMed、EBSCO、Ovid、sinimed、VIP、WanFang Data(检索年限均为1998~2014年6月),纳入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比较治疗成人伴有疼痛症状抑郁障碍的RCT研究,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2系统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研究,合计1 226例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较帕罗西汀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25~-0.17,P<0.01);度洛西汀组各种疼痛评价工具的评分较帕罗西汀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1.06~-0.42,P<0.01).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成人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的疗效较帕罗西汀好.  相似文献   
5.
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生物和社会节律紊乱。研究表明人际社会节奏 治疗(IPSRT)在稳定患者社会节奏、改善生物节律方面具有良好疗效。现对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的生物 节律、人际社会节奏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身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 80 例伴有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 化身治疗(干预6 周),对照组予以药物维持治疗和伪化身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精 神病性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子量表(PSYRATS-AH)分别于干预前后来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幻听的严重 程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PANSS 总分、PANSS 幻听分、PSYRATS-AH幻听频率和声音造成的痛苦总 分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 0.05);研究组PANSS 幻听分、PSYRATS-AH幻听频率和声音造成的痛苦总分 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5),且低于对照组,但PANSS 总分评分改善不明显(P> 0.05)。结论 化身治 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干预6周),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在干预前后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结果 经过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后,研究组的MCCB中工作记忆训练分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CB中其他项目分及PANSS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表现在工作记忆上.  相似文献   
8.
9.
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明确,生物节律与免疫炎症都与其相关,同时,生物节律与免疫炎症存在互相影响,因此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或许是抑郁症的致病环节之一。本文从临床表现、生物学机制和治疗应用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生物节律和免疫炎症交互作用在抑郁症发病中的角色,发现它们与不同的症状和疗效相关,可以根据患者的炎症水平和生物节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这种交互作用对抑郁症患者的个体精准化治疗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门诊及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脑电位(ERPs) N400潜伏期及波幅。方法:采用汉语成语模式,对23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患者组)、2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患者组)进行N400检测,并与25名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患者组同音异形异义的匹配N400潜伏期显著延迟于对照组(P均0.01);住院患者组异音形似异义匹配、异音异形同义非匹配以及异音异形异义非匹配N400潜伏期显著延迟(P 0.05或P 0.01);两患者组异音异形同义的匹配、非匹配的N400波幅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住院患者组同音异形异义匹配、同音异形异义非匹配、异音形似异义匹配的N400波幅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与门诊患者组相比,住院患者组异音异形同义非匹配以及异音异形异义非匹配N400潜伏期显著延迟明显延迟(P 0.05或P 0.01);异音异形同义非匹配N400波幅明显降低(P 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特异性的语言障碍;长期住院患者语言障碍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