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肿瘤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由沟通能力好,知识较全面的资深课题小组成员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其他护士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化疗的依从性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化疗的依从情况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全面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化疗的依从性,从而保证了治疗护理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
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人同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真皮成分的替代、美容医学中的填充及皮肤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材料。方法获得的正常人新鲜尸体皮肤,用高渗盐溶液去除表皮,十二烷基硫酸钠、胰蛋白酶等处理以去除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得到人同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经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经处理后得到的人无细胞真皮基质,完全去除了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保留了完整的基底膜复合物,胶原束结构和排列正常,弹力纤维结构正常。结论用此方法制备无细胞真皮基质,能完全去除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不改变真皮中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结构,其制备工艺操作性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骨板覆盖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板覆盖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方面的疗效。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H”形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覆盖。观察临床症状及CT、MR I表现。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CT、MR I椎管扩大,骨板无倾斜、移位,脊髓无压迫,无排异反应;术后椎管内容物形态良好,骨板两侧已与相邻接触骨组织融合,密度相等。结论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和诱导成骨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能有效阻止硬膜外粘连,防止椎管术后再狭窄,可用于节段性椎管覆盖成型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探讨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配合程度及康复锻炼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将浓缩血小板进一步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还不太了解.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独立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1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完成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只.方法:取2只大鼠股骨,全骨髓培养法传代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血小板裂解液.取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血小板裂解液至终浓度为1%和5%作为条件培养基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测定血小板裂解液中生长因子含量.CASY细胞分析仪计数活细胞.双缩脲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与生长状况.结果:[1]血小板裂解液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B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300±30), (140±25), (80±35), (70±20)ng/L.[2]自培养第3天开始,条件培养基组活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且含5%血小板裂解液的条件培养基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于第3天达到对数生长期,比基础培养基组提前约1d,细胞总数在第4,9天时达基础培养基组的近3倍.[3]培养1周后条件培养基组每106个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多为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具有丝裂原功效,可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且该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冲洗液温度对腹腔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影响.方法 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手术结束关腹前,观察组用(37±1)℃生理盐水(2500±10)ml冲洗腹腔后关腹.对照组患者用室温(22-24)℃生理盐水(2500±10)ml冲洗腹腔后关腹.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生命体征差异(体温除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接近生理体温的36℃左右的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既能清洁腹腔,又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菌素骨-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明胶及戊二醛交联明胶作为缓释剂的缓释效果。方法用不同浓度明胶通过超声和负压双重复合法制备庆大霉素抗菌骨,采用微生物测定法测定其体内外释放特性。结果未复合明胶抗菌骨,其药物体外释放仅能维持7d,8%、12%明胶抗菌骨能维持12d,14d,25%明胶抗菌骨药物体内释放维持14d,而戊二醛联明胶未起到进一步的缓释作用。结论明胶可作为局部用药的缓释剂,而戊二醛交联对明胶缓释效果无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骨基质明胶多孔复合材料制备及骨诱导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多孔复合型骨支架材料,并检测骨诱导活性。方法选取健康成人供体皮质骨进行脱脂、脱钙和脱蛋白处理制备BMG,将按体积比3:1混合的BMG—PLA及纯PLA,分别置入超临界CO2反应装置中,同时加入粒径为100~200,am的NaCl颗粒作为制孔剂,反应制备多孔PLA—BMG和PLA复合材料。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按20μl/孔2×10^4/ml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含不同材料的24孔培养板内共培养2周,其中PLA—BMG组:每孔含100μg粉碎的PLA—BMG复合材料;PLA组:每孔含100μg粉碎的PLA材料;DMEM高糖培养基组作为对照组;每组设6个复孔。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染色钙化结节,定量分析钙化面积;收集共培养细胞并在1m10.2%的Nonidet P-40溶液中超声裂解,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和ALP活性。结果超临界CO2法所制备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中BMG与PLA混合均匀,孔隙大小为50~150μm,孔径联通性好;PLA—BMG组ALP活性、钙含量及钙化面积均值分别为325.59±70.40U/gprot、3.51±1.64mmol/gprot和42.98%±4.44%,均高于PLA组63.62±30.01U/gprot、1.04±0.21mmol/gprot和9.55%±1.94%,及对照组2.40±1.47U/gprot、0.70±0.24mmol/gprot和0.86%±0.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LA组的ALP活性及钙化结节面积与对照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背景: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填充修复生物材料,是否可应用于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粘连。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板覆盖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再狭窄的作用。 设计:病例随访调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省医用组织库。 对象:选择2003-03/2005—06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节段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男34例,女24例,年龄30-78岁。单纯腰椎管狭窄25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33例L4-5,36例,L5,S,22例,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等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节段性全椎板切除,“H”形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覆盖。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腰椎手术疗效随访标准评价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植入骨板吸收状况及CT、MRI表现。主要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腰椎管CT及MRI观察骨板吸收情况。 结果:纳入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后半年随访21例,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腰椎手术疗效随访标准,其中优17例,良4例。术后1年随访23例,CT、MRI显示椎管明显扩大,骨板无倾斜、移位,脊髓无压迫;术后1.5年随访14例,CT显示椎管内容物形态良好,骨板两侧已与相邻接触骨组织融合,密度相等,无排异反应。 结论:同种异体冻干辐照骨板是一种良好的硬膜外覆盖材料,术后1.5年病例影象学提示未发生硬膜外粘连,防止了椎管术后的再狭窄,可用于节段性椎板覆盖成型术。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生物衍生骨材料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还需验证.目的:评价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体外观察性实验,于2007-08/2008-01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医用组织库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山西省医用组织库生产的人松质骨;体外分离培养;周龄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经脱脂、脱钙、去抗原等步骤制各生物衍生骨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超微结构.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物衍生骨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PKH26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在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骨材料上的贴附、生长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生物衍生骨材料的形态结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上的生长、增殖情况.②生物衍生骨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所制各的生物衍生骨材料呈白色,扫描电镜观察呈规则的疏松多孔结构,孔隙间有微孔相互连通.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可见PKH26标记的细胞,显示红色荧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在材料上附着生长,细胞形态呈梭型或多角形,与材料贴附紧密.结论:实验制备的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细胞毒性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