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患者亲属在面对巫术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方法对60例巫术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60例患者亲属的总分及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存在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奇数入实验组,偶数入对照组,并随访半年,使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进行对照研究;采用BPRS、SANS和TES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阿立哌唑优于氟哌啶醇,而且副反应也低。结论:阿立哌唑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索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 194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心理应激方面进行性别临床分析。结果 显示≤ 2 5岁男性 86例 ,女性 5 3例 ;>2 5岁男性 2 4例 ,女性 31例。心理应激方面男性 5 0例 ,女性 31例。结论 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 (P <0 .0 5 ) ;心理应激方面男女相当 (P >0 .0 5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博乐欣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用博乐欣与阿米替林进行对照性研究观察46例抑郁症患者。结果 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抗焦虑效果。结论 两药对抑郁症效果明显,博乐欣副反应明显低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5.
10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临床分析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16001)张作泉本资料收集了我院1980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住院11573例精神病患者中在住院期间出现自杀行为者105例,就其自杀原因及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奇数入实验组,偶数入对照组并随访半年,使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进行对照研究;采用BPRS、SANS和TES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阿立哌唑优于氟哌啶醇,而且副反应也低。结论阿立哌唑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瘦素、血清总胆固醇与冲动自杀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符合人组标准的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PANSS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及Beck绝望量表(BHI)进行评定,按有无冲动自杀行为分为观察组(有冲动自杀行为)和对照组(无冲动自杀行为),检测两组患者血浆瘦素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结果 观察组总胆固醇、瘦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瘦素与总胆固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瘦素及总胆固醇均与NSPAS阳性分、PANSS攻击分、BPRS分、HAMD分、BHI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对照组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总胆固醇和瘦素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的冲动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患者亲属在面对巫术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方法对60例巫术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60例患者亲属的总分及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存在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迷信巫术相关精神障碍与年龄、性别、文化、经济结构的关系及行为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0岁以上女性、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7例(81%),低经济收入18例(85.7%),行为治疗临床治愈16例(76.2%)。结论 在本研究中迷信巫术相关精神障碍的发生与低文化、低经济收入的40岁以上女性有明显相关,行为治疗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90例首发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亲属的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患者住院对其家属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也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对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并不多。本文旨在对其亲属在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