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18岁,入院前1周受凉后出现头晕、右侧肢体麻木,3天前睡眠中突发哭喊,问话不答、四肢无力、坐立不稳、尿失禁、伴恶心、呕吐。查体:神志清。哭喊响音障碍、眼球活动自如,双鼻唇沟对称,双软聘活动差,咽反射迟钝,伸舌不出,四肢肌力D-m级,肌张力正常,双巴氏征(+),尿失禁。头颅*、脑电图及脑脊液均正常。按“散发性脑炎”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氯丙喀’指疗1周无效,胸片提示“右上、下肺结核伴小空洞,胸膜增厚”,头颅MRI示“双侧小脑半球、桥脑、中脑、右侧丘脑斑片状病灶,T;W呈低信号,TZW;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31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6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脂质(LPO)]、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SS-QOL)]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AOPP、LPO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ACI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氧化损伤,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9—2014-09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组,院内无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各种因素,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出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年龄、饮食不规律、痴呆程度、糖尿病、括约肌功能障碍、慢性支气管炎等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老年痴呆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桥臂梗死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脑血管疾病中 ,单纯桥臂梗死临床十分罕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15岁。因左侧面部麻木 2 0余天 ,伴眩晕、走路不稳 18天于 2 0 0 0年 6月 15日入院。患者 2 0天前突然感到左侧面部麻木 ,由鼻翼向周围扩散 ,2天后出现眩晕、走路不稳 ,易向左侧倾倒 ,眼前有光带左右移动 ,并出现恶心、呕吐 ,同时伴左耳鸣、耳聋 ,口角歪斜。查体 :神志清楚 ,语言流利 ,双眼球向左注视时水平眼震 ,左面部痛觉减退 ,张口下颌向左侧偏斜 ,左侧额纹及鼻唇沟略浅 ,左耳听力下降 ,左上肢指鼻试验、轮替动作及左下肢跟膝胫试验不稳 ,昂伯征 (+) ,双巴氏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解放军152医院治疗的108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SAH患者中26例发生DCVS,DCVS发生率为24.1%.显示尚不能认为DCVS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血Na水平有相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发病时意识障碍程度、发病时体温、血Ca2+水平、白细胞计数有相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为能够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几率,应对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进行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选择SAH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后再出血死亡1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1%;对照组再出血死亡2例,脑血管痉挛9例,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能够防治SAH DCVS,可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7-08-2018-10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的首发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50例,采用HAMD评分将其分为PSD组55例和N-PSD组95例。结果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36.7%,组间比较发现女性(P=0.014,OR=1.169,95%CI 1.210~3.664)和2型糖尿病(P=0.021,OR=4.813,95%CI 2.180~7.964)为PSD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不同卒中部位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N-PSD组(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女性、2型糖尿病、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并未发现卒中部位与P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1-05-2011-12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和40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第989医院收治的156例PC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双抗血小板+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性,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4%,70/78)高于对照组(76.92%,6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PCI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差异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梗死MS患者的年龄、腰围、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彩超、入院时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以上因素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结果①以脑梗死严重程度为因变量,MS各因素及年龄、颈动脉IMT和不稳定斑块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及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②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以MS各组分及年龄和不稳定斑块数等因素为自变量,对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HDL、不稳定斑块数是影响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腰围和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②腰围、不稳定斑块数及HDL水平是影响颈动脉IMT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