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GZ)Foxg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培养,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培养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将7日龄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NSCs组,HIBD组和NSCs组分离并永久性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只分离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也不进行缺氧,NSCs组于造模24 h后经大鼠尾静脉行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3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1、28天共5个时间点取材,每个时间点各取10只大鼠,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SGZ Foxg1基因HIBD后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 结果诱导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诱导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中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数较少,至诱导6 d时,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1),至诱导9 d时,Nestin阳性细胞数较前减少,NSE、GFAP继续增多(P<0.01)。造模3 d后,3组大鼠的Foxg1基因均有表达,HIBD组和NSCs组在造模7 d后达到高峰[分别为(131.20±2.11)和(139.52±1.98)],此后逐渐下降,假手术组表达于造模3 d后呈逐渐降低趋势。HIBD组和NSCs组造模后各时间点Foxg1基因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模7、14、21、28 d后,NSCs组Foxg1基因的表达均高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Foxg1基因在生后大鼠SGZ可有表达,HIBD可诱导Foxg1基因表达,NSCs移植可促进Foxg1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脑损伤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G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7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后3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模型制作4h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按5mg/kg、10mg/kg腹腔注射GB,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5d。每组随机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8天处死,单标、双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区(SGZ)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皮质BrdU+/nestin+(聚蛋白)、BrdU+/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数分析。 结果:HIBD后BrdU+、皮质BrdU+/nestin+、BrdU+/NSE+、BrdU+/GFAP+细胞数增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GB高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GB低剂量组。 结论:GB能提高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提示其可以促进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经鼻靶向中枢给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保护性治疗作用。方法取90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IGF-1干预组。采用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于缺氧缺血后1 h鼻腔递送9 g·L-1盐水0.1 mL;IGF-1干预组于缺氧缺血后1 h鼻腔递送IGF-1 2.5μg(溶于9 g·L-1盐水0.1 mL);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不行缺氧处理。术后1、3、5、7、14 d取其脑组织,采用单、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BrdU阳性细胞和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双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算BrdU阳性细胞数、Nestin阳性细胞数及BrdU-Nestin双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其脑损伤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术后1 d SVZ区BrdU、Nestin、BrdU-Nestin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第3天达高峰,术后7 d明显减少,术后14 d SVZ仅有少量细胞;IGF-1干预组:术后1 d SVZ 3种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术后3 d增加急剧,术后5 d达高峰,术后7 d开始减少,术后14 d减少明显,每个时间点IGF-1干预组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a<0.05);假手术组无明显增殖现象,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腔导入IGF-1对HIBD大鼠内源性NSCs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尚凤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66-1767
目的 研究小儿腹泻通过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通过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疗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腹泻患者采取微生态制剂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G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Caspase-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新生7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B低剂量组及GB高剂量组。后3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行缺氧处理。模型制备4h后GB高、低剂量组分别按10、5mg/kg腹腔注射GB,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5d。造模后第3、7、14和28天每组分别随机选取6只动物处死,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及VEGF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Caspase-3和VEGF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34,0.382,P均>0.05),而模型组、GB低和高剂量组Caspase-3和VEGF mRNA的表达均于造模后第3天达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至造模后第28天接近假手术组水平(F=109.356,33.281,9.703和39.945,103.903,60.956,P<0.001)。造模后第3、7和14天,4组Caspase-3和VEGF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865和97.912,40.058和57.121,24.184和8.621,P均<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aspase-3和VEGFmRNA的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GB低和高剂量组Caspase-3的表达降低,VEGF mRNA的表达升高(P<0.05);GB高剂量组2指标的变化较低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GB可下调HIBD后脑组织Caspase-3表达及上调VEGF表达,从而减轻并修复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机械通气患儿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03—2017-03就诊于周口市中心医院PICU,需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并需镇静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比较2组患儿镇静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达到镇痛满意和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同时比较2组患儿镇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比较2组患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达到镇静满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停用镇静药物后,观察组唤醒所需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另外观察组达到镇痛满意所需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发生心动过缓或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谵妄的患儿比例较对照组显著较少(P0.05)。但2组患儿入住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机械通气的镇静中,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与较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癫痫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儿应用托吡酯进行治疗,B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C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A组托吡酯总有效率为83.3%,B组丙戊酸钠总有效率为79.2%,C组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1.3%,C组与A、B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感觉异常、嗜睡以及体制变化等,但组间差异小(P> 0.05).结论 应用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疗效突出,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且不良反应无增加,患儿耐受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