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提高甲沟炎的临床治愈率.方法 分析137例肉芽肿期甲沟炎的发病原因,行单纯拔除患甲术.结果 137例甲沟炎,手术治愈137例,随访126例.结论 该手术可彻底治愈肉芽肿期甲沟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进行缺氧1h/复氧1h,建立缺氧/复氧(A/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于复氧期开始随机将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氧/复氧组(A/R组)、药物低剂量组(LD)、药物高剂量组(HD),于药物作用24h后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LD、HD组MDA、MPO、肌酸激酶(CK)明显较A/R组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10万分子量)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进行缺氧1 h/复氧1 h,建立缺氧/复氧(A/R)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于复氧期开始随机将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缺氧/ 复氧组(A/R组)、药物低剂量组(LD)、药物高剂量组(HD),于药物作用24 h后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LD、HD组MDA、MPO、肌酸激酶(CK)明显较A/R组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结论 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10万分子量)可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功能保护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入住该院ICU内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的颅脑损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若通)8 mg+5%葡萄糖静脉注射100 mL,每日2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GC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神志情况;肺部情况连续观察7 d,记录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及肺损伤评分(LIS);并记录患者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 连续观察7 d,治疗组肺部感染、肺不张及A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7天的肺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溴己新注射液能一定程度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发患者群的构成情况、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结果 肿瘤组织分类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约占88.67%,其中,乳头状癌占76.92%.结论 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规范化手术过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范、系统的激素抑制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情况,记录术后1、3、5d颅内压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1、3、5d颅内压[(21.33±2.95)、(18.62±2.65)、(16.56±2.35)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66±3.23)、(29.19±3.11)、(27.72±2.89)mmHg](均为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4.8%(1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8%(8/3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单侧外伤骨瓣减压窗手术,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毒蘑菇的种类不同, 所含有的毒素成分不一样, 鹅膏菌属类蘑菇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是我国毒蘑菇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食用毒蘑菇有潜伏期, 临床过程中有假愈期, 早期表现轻微没有引起医师足够重视, 容易错过治疗时机。本文对4例患者食用含鹅膏毒肽蘑菇后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鉴定过程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毒蘑菇中毒诊治及早期种类鉴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