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4篇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研究淀粉样蛋白Aβ1-42与α1-抗糜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ACT)在体外动态反应的性质,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领域。方法Aβ1-42、ACT以10:1的摩尔比溶解于Tris缓冲液中,37℃下孵育7h形成复合物。SDS-PAGE及糜蛋白酶(chymotrypsin,CHY)干扰实验探索Aβ1-42/ACT复合物的性质;采用ACT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化学计量法研究和荧光标记Aβ1-42的解离追踪计算Aβ1-42与ACT的结合速率和解离速率;定量分析Aβ1-42浓度对ACT活性的影响。结果Aβ1-42与ACT反应7h形成的复合物在SDS-PAGE电泳条件下不稳定,ACT仍具有蛋白酶抑制剂活性。Aβ1-42与ACT结合后,后者的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减弱约10倍(SI=1.1vsSI=10.5),并且在一定范围内ACT的活性随Aβ1-42浓度的增高而减弱。Aβ1-42/ACT的结合速率常数为1.7(M.s)-1,解离速率常数为1.4×10-5s-1,即37℃、PH值7.4条件下Aβ1-42与ACT的结合速率远远高于解离速率。结论体外定量实验证实Aβ1-42、ACT之间的动态反应可形成稳定复合物并最终使ACT丧失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提示ACT在AD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与Aβ1-42相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存在概念和标准含糊不清等问题,近年来国际上有以后循环缺血(PCI)性单发性眩晕取代VBI的倾向。PCI性单发性眩晕作为PCI的常见首发症状,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更为严重的脑血管病的发生。现对PCI性单发性眩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1989年,Caplan[1]把脑深部小梗死的发病机制分为4类:(1)由于脂质透明样变或纤维玻璃样变所引起的穿支动脉终末部分病变,即临床上常说的腔隙性脑梗死(LI);(2)颅内外载体动脉病变:由于发出穿支动脉的载体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穿支动脉供血区低灌注或动脉-动脉的栓塞,即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I);(3)心源性栓塞;(4)主干动脉分出穿支动脉入口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Aβ)1~42与α1-抗糜蛋白酶(antichymotrypsin,ACT)形成的复合物对神经胶质瘤细胞(DK-MG)脂质代谢的影响,探索脂质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1-01/2002-03在瑞典隆德大学附属马尔默医院Wallenberg实验室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Aβ1~42与ACT溶液室温下以10∶1摩尔比混合孵育2h,琼脂糖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反应产物Aβ1~42/ACT。观察在Aβ1~42/ACT存在的条件下,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的摄取、降解和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红油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的含量;RT-PCR检测LDL受体(LDL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Aβ1~42,ACT单克隆抗体染色证实Aβ1~42/ACT复合物的存在。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β1~42/ACT使细胞摄取LDL增加50%(t=10.30,P<0.01),胞内脂质颗粒增加20倍(t=6.84,P<0.05),LDLr的mR-NA水平增加48%(t=20.79,P<0.01)。相反,Aβ1~42,ACT单分子对上述脂质代谢过程没有显著影响。Aβ1~42,ACT,Aβ1~42/ACT对LDL降解、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都没有影响。结论:Aβ1~42/ACT复合物使神经胶质细胞内的脂质累积增加,可能是LDLr表达上调增加LDL摄取的结果。脂质代谢紊乱是AD发病的假说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Aβ)1~42与α1-抗糜蛋白酶(antichymotrypsin,ACT)形成的复合物对神经胶质瘤细胞(DK-MG)脂质代谢的影响,探索脂质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1-01/2002-03在瑞典隆德大学附属马尔默医院Wallenberg实验室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Aβ1~42与ACT溶液室温下以10:1摩尔比混合孵育2h,琼脂糖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反应产物Aβ1~42/ACT。观察在Aβ1~42/ACT存在的条件下,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摄取、降解和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红油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的含量;RT-PCR检测LDL受体(LDL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Aβ1~42,ACT单克隆抗体染色证实Aβ1~42/ACT复合物的存在.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β1~42/ACT使细胞摄取LDL增加50%(t=10.30.P&;lt;0.01),胞内脂质颗粒增加20倍(t=6.84,P&;lt;0.05),LDLr的mRNA水平增加48%(t=20.79,P&;lt;0.01)。相反,Aβ1~42,ACT单分子对上述脂质代谢过程没有显著影响。Aβ1~42,ACT,Aβ1~42/ACT对LDL降解、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都没有影响。结论:Aβ1~42/ACT复合物使神经胶质细胞内的脂质累积增加,可能是LDLr表达上调增加LDL摄取的结果。脂质代谢紊乱是AD发病的假说之-,Aβ1~42通过与ACT结合对脂质代谢造成的影响可能与AD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目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用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DSA检查的有创性以及超声检查对操作者经验和技术的依赖性,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CT血管造影术(CTA)通过血管重建可以显示脑动脉管腔  相似文献   
7.
<正>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文献报道有30%~5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1],呈不完全外显性常染色体遗传。ET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总体趋势是家族性ET发病年龄较早,而散发性ET的发病较晚。Louis等[2]的研究认为,ET的发病年龄可能呈现两个高峰:40岁之前占42.2%,60岁之后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的克-雅氏脑病(CJD)痛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7例CJ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随访病情转归。结果1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9.71±8.12)岁,均亚急性起病。16例行脑电图检查的患者中11例出现周期性尖慢复合波;11例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均存在颅内皮层和(或)基底节区异常信号;13例患者行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均为阴性。在随访成功的13例患者中已有10例死亡,平均存活时间5.5个月。结论CJD是进展迅速的神经系统致死性疾病。脑电图、头颅核磁DWI成像、脑脊液14—3—3蛋白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但并非对CJD特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α_1 抗糜蛋白酶(ACT)与类淀粉样蛋白Aβ_(1-42)在体外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及该复合物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Kelly)表达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Aβ_(1-42)与ACT溶液以10∶1mol/L混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h和24h反应产物Aβ_(1-42)/ACT(2h)、Aβ_(1-42)/ACT(24h),电泳迁移率检测法(EMSA)检测Aβ_(1-42)/ACT复合物对Kelly细胞表达PPARγ和NFκB的影响。结果Aβ_(1-42)与ACT分子之间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且复合物的功能随反应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与对照组细胞相比,Aβ_(1-42)/ACT(2h)使Kelly细胞对PPARγ和NFκB的表达分别增加158% (P<0 05)和77% (P<0 05),而Aβ_(1-42)/ACT(24h)和Aβ_(1-42)、ACT单个分子则无类似作用。结论PPARγ和NFκB是调节人体炎性反应过程的重要细胞核转录因子,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改变相关。ACT通过与Aβ_(1-42)结合影响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AD中神经系统炎性反应平衡失调的病理通路之一,提示对AD的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已实行20年,其集中优势资源扶植重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医学人才需求特点的变化,七年制的发展也暴露出问题。针对七年制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等方面优势下降的情况,大力发展八年制教学、统一研究生科学学位培养模式、推广医学双语教学等手段可能是全面提高我国医学事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