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c-fos表达的影响及相应的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蒙古沙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 min,再灌注6 h、1 d、3 d、7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组织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细胞间质和细胞水肿,神经元坏死.(2)免疫组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fos的表达上调,于第1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随后逐渐减少.阿托伐他汀干预组中c-fos表达趋势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fos表达上调,阿托伐他汀下调c-fos表达,推测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活性而起到凋亡负性调节的作用,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Hsp22和c-fos的表达变化及相应的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蒙古沙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 min,再灌注6 h、1、3、7 d。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Hsp22和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细胞间质和细胞水肿,神经元坏死;(2)免疫组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2的表达上调,于第3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第7 d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 c-fos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明显增高,于第1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后逐渐减少。结论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22及c-fos表达上调,推测Hsp22可能通过抑制c-fos的活性而起到凋亡负性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经110分钟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2005-11-01出现发作性胸痛,未在意。11-03又发作1次缓解,于当天15:28来我院病房探视亲人时,突然神志不清、颜面部发绀、抽搐,无呼吸、脉搏、心音、血压。诊断为心脏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CPR),同时予静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随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气囊维持呼吸、不间断心脏按压,此后2h期间心电示波显示直线(停搏)、室扑、室颤交替出现,心电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给予非同步心电复律4次(200、300、350、350J)并予静注利多卡因(100mg/次共3次)交替使用,于16:09(发病40min)曾恢复窦律,血压80/40mm Hg,但仅持续2min,又呈室扑、室颤,呼吸、脉搏、心音均无。  相似文献   
4.
自Ritossa在果蝇唾液腺细胞内发现热休克蛋白(Hsps)起,热休克蛋白成为了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与人类的多种疾病有关,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机体保留下来对抗损害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热休克蛋白22(Hsp22)属于小热休克蛋白(sHsp)的亚家族成员,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c-fos基因是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ly early genes,IEGs)家族中最重要成员之一 .c-fos基因是参与细胞最早功能活动的基因,被认为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最有代表性的即刻早期基因[1].近年来发现c-fos基因参与重要脑功能活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在病理情况下,多种刺激因素如疼痛、禁水、癫痫、脑损伤或脑缺血等伤害性刺激均可引起c-fos 的阳性表达[2].目前研究认为IEGs的激活在细胞凋亡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3].c-fo s过度表达与神经元凋亡有必然联系,且参与细胞凋亡过程,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