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参考常规输液观察卡,设计出密闭式终池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观察卡,项目包括24h内每次引流/置换脑脊液开始时间,置换滴速,停止时间,引流/置换量,脑脊液情况及执行者签名.临床应用于21例患者,各项内容记录清楚,为治疗护理提供了详细的依据,受到医护惠三方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法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螺旋式桡动脉压迫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应用非闭塞性桡动脉压迫法,即以压迫尺动脉后术侧拇指的SpO2≥0.95作为标准调节桡动脉止血器的压力强度,从而保证在加压过程中桡动脉一直处于开放状态。比较两组术侧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及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情况,术后4h与术前术侧上肢各手指第2节周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疼痛及术侧肢端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非闭塞性压迫止血法既能及时减压而又不增加出血的风险,能有效预防PCI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组织化医疗模式下早期康复介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为一个一级临床科室——脑系科,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化医疗网络。重型颅脑损伤128例,其中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脑系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接受组织化医疗模式治疗,作为治疗组;2001年1月至2004年8月分散在我院内科、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传统医疗模式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GCS分别为(7.47±5.24)、(59.74±15.56)和(13.72±1.06);对照组则分别是(16.18±9.89)、(34.00±10.54)和(10.84±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伤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12%(41/66)、13.64%(9/66)、24.24%(16/66)、12.12%(8/66),对照组则分别为20.97%(13/62)、33.87%(21/62)、45.16%(28/62)和32.26%(2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组织化医疗模式下早期的康复介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可能是一种适合我国基层医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终池闭式引流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终池置入进行闭式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结果置管时间为4~8d,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其中1例因再出血病情加重死亡,总有效率86.7%。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准确传递所需用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和置换速度,做好引流管护理,可促进颅内积血消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覃佩红  卢叶玲  刘春梅 《全科护理》2011,(30):2805-2806
[目的]探讨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对卒中后抑郁病人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抑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两组病人分别于健康宣教后15d及45d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对比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在健康宣教后15d及45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值下降明显,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对减轻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点定向锥颅密闭式延缓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SHE)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两点定向锥颅密闭式延缓冲洗引流术治疗的48例CSHE病例作为治疗组;以2000年6月至2005年8月采用传统钻孔手术方法治疗的56例CSHE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痊愈55例,术后血肿复发8例,继发颅内血肿5例,颅内积气27例,张力性气颅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0/56),死亡1例;治疗组48例均痊愈,术后血肿复发1例,继发颅内血肿1例,颅内积气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6/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点定向锥颅密闭式延缓冲洗引流术治疗CSHE,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有创动脉测压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监测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对133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利用保留动脉鞘管期间,进行连续测量动脉血压,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病人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下能维持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可靠和连续地反映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并能指导治疗,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监护标准的61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置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重症监护作为观察组(A组),将2006年1月之前在本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病残程度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症监护的优越性。结果A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症监护,能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简称“优质工程”)的开展,对公立医院卫生服务系统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为响应医院号召,争创示范病房,我科作为医院第二批试点病房,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专科特点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新举措。通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创建“三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为契机,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or subacute subduralhematoma,CSH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冲洗引流术(burr hole irrigation and drainage,BHID)[1]。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偏高,影响了手术的疗效。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CT片定位定向锥颅,在密闭的冲洗装置下行血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