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对甲型流感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3~2022-02在本院就诊的100例甲型流感感染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规范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50例患者,观察组则纳入施以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的50例患者。比较两组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情绪评分、心理弹性水平、血清学相关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MUIS-A评分、HAD评分评测值以及TNF-α、CRP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CD-RISC评分评测值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咽喉痛三项症状缓解所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型流感感染患者实施跨理论多学科护理康复干预有助于其疾病不确定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可有效改善其情绪状态、临床症状与心理弹性水平,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克隆人亲磷脂酸磷脂酶A1(PA-PLA1)基因,分析该酶基因及其蛋白质的序列特征并构建PA-PL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该酶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人的肾脏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制备cDNA.扩增人PA-PLA1基因并克隆测序.以Vector NTI 8.0、DNASTAR、ORF finder分析所克隆的人PA-PLA1基因及其蛋白质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PLA1,测序证实后转染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株MIN6,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PA-PL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人PA-PLA1基因mRNA全长为2 923 bp,编码区长2 238 bp,编码1个由7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多肽.序列比对表明所克隆的人PA-PLA1基因与牛PA-PLA1基因同源,并与KIAA0725p和p125基因高度相似,三者在脂肪酶家族中形成亚家族,但KIAA0725p蛋白和p125蛋白具有常见的脂肪酶活性中心保守序列GX-S-XG,而PA-PLA1的该序列为SX-S-X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PLA1构建正确并在所转染的MIN6细胞中过表达PA-PLA1蛋白.结论 PA-PLA1、KIAA0725p蛋白和p125蛋白在脂肪酶家族中形成亚家族,但PA-PLA1具有独特的脂肪酶活性中心保守序列SX-S-XG.所构建的PA-PL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能在MIN6细胞中过表达小鼠PA-PLA1蛋白.该研究结果将为PA-PLA1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脂联素基因与2型糖尿病相关SNP位点的方法.方法:针对脂联素基因G531A,G545C,G11963T,T12194G和T13320C 5个SNP位点设计野生型和突变型特异性引物,第一轮PCR的上游引物或下游引物与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巢式PCR.在同一SNP位点如果野生型引物出现扩...  相似文献   
4.
背景: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理想的细胞源和最佳的移植途径一直是各实验室不断研究的目标。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和最佳移植途径。 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细胞源,通过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两种途径植入肝衰竭大鼠,动态检测多项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均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白蛋白合成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经腹股沟静脉移植组死亡率低于经脾内移植组。移植后7~30 d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③经腹股沟静脉移植操作简便易行,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亲磷酸酯酶A1(PA-PLA1)基因在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株MIN6中的表达及其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方法 对MIN6细胞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条件下PA-PLA1 mRNA的表达水平,线性相关分析PA-PLA1 mRNA表达水平与胰岛素分泌的相关性.结果 在一定葡萄糖浓度范围内,PA-PLA1mRNA水平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和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并与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不同葡萄糖浓度和不同刺激时间的PA-PLA1 mRNA水平与胰岛素水平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P<0.01)和0.98(P <0.01).结论 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株MIN6中PA-PLA1基因的表达与胰岛素分泌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性,68岁,主因活动后胸痛3d,加重3h于2017年10月20日急诊入院。患者近3d反复于活动后出现胸痛,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后5~10min可缓解,未至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治。就诊当日晨起于排便后再次出现胸痛,性质较前加重,伴头晕、大汗,持续不缓解,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吸烟30余年,5~10支/d。9月前因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查体:BP 110/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肝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细胞移植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而理想的细胞源和最佳的移植途径一直是各实验室不断研究的目标。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和最佳移植途径。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作为肝脏毒剂,构建雌性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以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细胞源,通过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两种途径植入肝衰竭大鼠,动态检测多项肝功能血生化指标。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存活状态。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腹股沟静脉和脾内移植均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提高白蛋白合成能力,改善肝功能,降低动物死亡率。经腹股沟静脉移植组死亡率低于经脾内移植组。移植后7~30d在受体大鼠肝脏内均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的存在,而相应对照组未能检测到sry基因阳性细胞。结果表明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肝脏内存活。③经腹股沟静脉移植操作简便易行,死亡率较低,是较好的细胞移植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对该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由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实验技术视频三大模块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多媒体教程,经多年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状态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功能重建的影响,并进行综合比较评估。方法以D一氨基半乳糖胺(D—gal)构建的雌性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后大鼠,随机分为4组:BMSCs移植组,幼稚肝细胞移植组,成熟肝细胞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结合多项血生化指标对不同分化阶段BMSCs的肝功能代偿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sry基因为分子标志,采用PCR技术检测植入细胞在受体动物体内的存留状态及定位情况。结果各组肝衰模型动物经细胞移植后,所测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明显下降,白蛋白(ALB)的水平有所上升。各移植组之间相比,诱导至成熟肝细胞状态的细胞无论对肝功能的改善或是降低动物死亡率,效果均为最优。细胞移植后的第30天,仍能在受体动物肝脏内检查到sry基因信号。结论体外诱导分化至不同阶段的BMSCs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衰竭肝脏的功能,而诱导分化至成熟状态的细胞对肝功能的代偿能力最强,可作为代偿肝功能的重要细胞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嘌呤核苷(Xs)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Xs加入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体系,观察它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在Xs的影响下,传至第10代的细胞生长速率与第4代的细胞基本保持一致,无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细胞(无Xs影响)传至第10代时,生长速率则有明显下降。经Xs促进增殖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仍能保持足够的肝向分化能力。结论:Xs作为非平衡细胞动力学分裂方式的抑制剂,既能实现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裂方式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转变,又不影响其肝向分化的特性,有助于提高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效率,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