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治疗青少年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合并癫痫的临床思维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例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合并癫痫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患者,年龄13岁零两个月,因两次急起言行紊乱就诊,头颅MRI及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先后诊断急性应激障碍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先后予奥氮平、帕利哌酮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再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单相组,n=72)和双相抑郁障碍(双相组,n=64)患者,收集并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单相组女性及已婚患者比例均高于双相组(χ2=18.74、4.68,P0.05或0.01);双相组平均起病年龄小于单相组(t=-2.13,P=0.035);双相组性格外向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9.74,P=0.002);单相组有病前诱因者比例高于双相组(χ2=18.96,P0.01);双相组伴不典型抑郁症状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24.60,P0.01);双相组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于单相组(Z=-5.37,P0.01);单相组HAMD-17总评分及躯体化焦虑和食欲减退因子评分均高于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06,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是否有病前诱因、是否伴不典型抑郁症状、既往发作次数及HAMD-17评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