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低分于肝素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从标准肝素中分离出来的分子量较小的片断,平均分子量45000.具有抗凝作用低,抗血栓作用强但出血副作用小的特点,国外已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效。但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未见报道。我院近2年多来,就此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①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O岁,平均57.2土9.6岁。②对照组:3O例中男ZI例,女9例,年龄39~对岁,平均583土102岁。2.病例选择:①经头颅CT或MRI证实除外脑出血。②发病72小时内就诊病例,发病12小时后局灶…  相似文献   
2.
老年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青壮年人常有显著差别。本文综述其临床特点及常见病症。老年疾病的临床特点一、病程隐匿、表现不典型:老年人甲亢常以顽固房颤、心衰或单纯腹泻首诊,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常呈隐匿的亚临床型表现。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对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很快,现将冠心病若干临床问题加以综述。一、临床治疗时机 Levy对血胆固醇超过265mg%、并进行一级预防10年的3806例患者随访7年的结果表明,用定  相似文献   
4.
<正> 老年心脏病是损害心功能的急性、慢性疾病与老化过程的综合表现.所以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老年性改变;(2)后天性心脏血管疾病;(3)老年人特有的病理障碍。现就老年心脏病学的若干特征加以阐述.一、老年心脏在老化过程中,心脏功能减退,造成了心脏功能损害与心脏储备减少。故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临床血管造影和病理化学研究证明,心肌缺血程度的分界不在于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不在于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之间,也不在于心肌缺血的有症状与无症状之间,而在于是否有冠心病的基本标志:心肌缺血,特别是隐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梗塞后心绞痛(PIA)系指急性心肌梗塞开始的胸痛消失后,24小时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dio-pathic Hypertrophic Suhaortic Stenosis,简写INSS),又称为肌肉型主动脉瓣下狭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狭窄等,一共有二十多种命名。本病自1957年Brock首先报告以来的二十年中,逐渐得到重视。IHSS的主要特点是以左室明显肥厚,尤其是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著。肥厚  相似文献   
7.
于1937年 Schultz 首先报告多导曲线——同时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及颈动脉曲线。以后Blumberger,Vlastimil Jezěk 利用此法研究心脏血液动力学并作为一种心脏功能检查方法。有关达方面研究,国内尚无报告。今用心电图、心音图及颈动脉曲线同时描绘测量收缩期有关时限。分析110名正常人的结果,以供研究心脏血液动力学及心脏功能检查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     
近年来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高脂血症是冠心病重要的易患因素,因此防治高脂血症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故国内外对它的研究日趋深入。因为人体的血脂都是以脂蛋白的结合形式存在,所以高脂血症就意味着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feinmia)。人体血脂虽只占全身脂质的一部分,但它在代谢上是十分活跃的。由小肠吸收,经肝脏合成以及由脂肪组织所动用的脂质,都必须先经过血液  相似文献   
9.
猝死     
猝死是许多疾病中最危险的急症,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办法,因而亟需加强对猝死的防治研究。定义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和突然的死亡,但其确切定义现在还不统一。因为猝死有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可即刻发生,也可在先兆症状后的不同时期发生。其发生有时是意料不到的,有时是处于危险因素作用的环境之中,而且医务人员往往难得有机会亲临猝死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 经典看法认为收缩压(SP)对高血压预后的影响较少,临床也习惯认为,SP 的升高是人类老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近乎“生理性”,而舒张压(DP)增高方认为是“病理性”。但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收缩期高血压(SH),特别是老年收缩期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