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谭建民  侯树勇 《广东医学》1997,18(2):106-107
我院从1992年1月-1996年3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47例,其中因车祸所致198例(占80%),现就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5例,女73例,年龄5个月~77岁,全部为交通事故致伤,按Glasgow昏迷评分标准均<9分,6-8分33例,3-5分65例。症状与体征:意识障碍198例,昏迷156例,有中间清醒期者34例,嗜睡42例,瞳孔变化193例,其中一侧扩大126例,双侧扩大54例,双侧缩小或不规则变化13例,呕吐IM例,偏瘫“冽,抽搐32例,呼吸困难25例,休克32例,去大脑强直14例,脑膜刺激征阳性70例,视神经损伤5冽,外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将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按FMA运动功能评价,2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经治疗6个月后2组有显著性差异.2组GOS评定,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高压氧和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及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交通事故后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3个月后采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3个月后,患者恢复良好23例,中残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死亡10例.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是治疗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它具有操作方便、彻底减压的优点,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早期应用PEEP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缺氧改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6年6月~1998年12月,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早期即采用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经临床观察分析表明,该治疗对术后缺氧有显著改善,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8~54岁,平均年龄45岁。GCS评分3~5分10例,6~8分8例。硬膜外血肿并脑挫伤3例,硬膜下血肿并脑挫伤8例,混合血肿并肋骨骨折3例,广泛脑挫伤并外伤性湿肺3例,混合血肿并脑挫伤、脾破裂1例。一侧脑疝形成8例,双侧脑疝形成4例,术前无脑疝6例。12 方法 上述病例术后不拔除气管插管于ICU监护,急查血气分析,患者入ICU后…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的脑缺氧损害 ,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早期提高血氧含量是治疗改善脑缺氧的重要措施。我们自 1998年 1月始 ,对重型颅脑伤术后病人结束后即采用PEEP及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 ,治疗 48例 ,经血气分析对比 ,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通气及气体弥散 ,提高PaO2(动脉血氧分压 ) ,SjvO2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 >5 0 % ,改善低氧血症 ,及时有效纠正脑缺氧 ,减轻脑水肿 ,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伤术后的重残和死亡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48例 ,男 32例 ,女 16例。年龄 8~ 6 2…  相似文献   
6.
<正> 1997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共收治395例急性闭合型重型颅脑损伤,本文以GCS评分≤8分为重型标准,并以出院时状态判定疗效。临床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37例,女58例,男:女为5.8:1;年龄2~72岁,平均年龄32.6岁;致伤原因:车祸240例,坠落伤85例,其他70例。1.2 损伤类型 均为闭合型颅脑损伤,手术组327例,非手术组68例。其中手术组硬膜外血肿108例,硬膜外、下混合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132例,脑内血肿并脑挫伤61例,后颅窝血肿3例,脑内血肿并血管畸形3例。1.3 入院时临床表现 ①脑疝形成:双侧瞳孔散大6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的治疗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59例,均于伤后10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持续5~7d,同时监测颅内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血电解质。定期头颅CT扫描。对照组57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7℃,其它治疗两组相同。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半个月后评估脑水肿治疗效果及3个月后根据GO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降低、脑水肿的CT改变及血糖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亚低温组治愈31例,占53%,死亡15例,占25%。对照组治愈23例,占40%,死亡26例,占46%,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亚低温治疗明显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具有脑保护作 用,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病人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高压氧(HBO)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85例),常规治疗加用HBO者设为HBO组(83例)。结果HBO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69.4%,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HBO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80例临床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6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12例行CT导向血肿抽吸术,分析其疗效及适应证。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生存62例,生存率77.5%。死亡18例,占22.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微创血肿清除术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亚低温和氦氖激光疗法对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后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及氦氖激光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例均于入院后行亚低温和氦氖激光治疗,温度控制在32~35℃,持续5~7天,监测颅内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电解质等,定期复查头颅CT.对照组温度控制在37℃,两组其它治疗相同,均于治疗半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及3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颅内压降低、脑肿胀CT改变及血糖的改变等明显优于对照组.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56%,病死率31%,对照组恢复良好率38%,病死率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和氦氖激光治疗能明显减轻脑肿胀,降低颅内压,具有脑保护作用,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