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运动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运动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内科治疗,运动组加以运动疗法。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耐量及6min步行距离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患者心功能改善,LVEF明显升高,运动耐量显著提高,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运动疗法可以减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尿酸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对象,检测治疗前的血尿酸水平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精神状态、活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并以血尿酸水平为自变量对疾病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与cSs评分、NIHSS评分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628、0.532;与MMSE评分、活动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549、0.582、0.568。结论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含量越高、疾病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mmaya囊脑室植入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4年收入我院的13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除正规四联抗结核、脱水、激素治疗外,还予Ommaya囊脑室植入术,每天通过Ommaya囊穿刺测压和抽取或引流脑脊液。结果 Ommaya囊植入术后,13例均恢复良好出院。全部病例留置Ommaya囊1~2a,未并发神经缺损症状和痫性发作,无排异反应和头皮溃疡、坏死,未继发颅内感染。结论 Ommaya囊脑室植入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降颅压效果显著,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方便长期对颅内压及脑脊液的随访,对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患侧手指(除拇指)屈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手指共同屈伸总主动关节活动范围(TAM)和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每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手指肌电(EMG)幅值、TAM和FMA积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区域脑卒中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成效。方法 收集网格化管理前后1年入住我院卒中中心的新发脑卒中病例,对比前后病例数量、静脉溶栓率和患者抵达医院至溶栓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 DNT)、从发病至到院时间(onset-to-doortime, ODT)及120运送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建设组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的例数比建设前组多,建设组的静脉溶栓率15.37%也比建设前组的静脉溶栓率9.11%显著提高(P<0.05),建设组的DNT(44.97 min)比建设前组(56.04 min)明显缩短(P<0.05),建设组的ODT也比建设前组缩短,建设组的120运送率比建设前组提高,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建设组的介入治疗率虽比建设前组高,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紧密型医共体内采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院内外“五位一体”脑卒中急诊急救体系有助于提升脑卒中的救治效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金银花汤联合青霉素治疗梅毒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与杭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金银花汤联合青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随访结果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为(0.79±0.23)d,平均治愈时间为(2.47±0.29)d,PRP转阴率为91.67%;对照组分别为(1.61±0.27)d、(3.52±0.44)d、70.00%,观察组随访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中显效的有52例,有效的有3例,无效的仅有5例,而对照组相应为25例、17例、18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金银花汤联合青霉素能有效缩短痊愈时间、提高PRP转阴率、提升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以四肢联动训练,观察组在四肢联动基础上进行运动想象疗法。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FuglMeyer(FMA-L)和功能独立性测定(FIM)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每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FMA-L评分与FI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控制焦虑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中度焦虑组、轻度焦虑组、无焦虑组,各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正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Fugl-Meyer评定法、Barthel指数、HA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程度。结果各组患者的功能较治疗前好转(P<0.05);轻度焦虑组大部分患者焦虑缓解,而中度焦虑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无焦虑组与轻度焦虑组比较,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无焦虑组及轻度焦虑组与中度焦虑组比较,功能恢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焦虑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影响不大,而中度焦虑延缓患者病情的恢复,宜积极采用抗焦虑的药物,更好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6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用人尿激肽原酶0.15PNA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d;对照组除人尿激肽原酶外,余治疗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d和14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14d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