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患者女,56岁,哈尼族,因右背部发生斑块、结节伴疼痛3年,破溃2月余于2008年11月15日来诊。患者3年前无原因感右背部发生红斑、结节伴疼痛,一直未进行治疗。3月前到民间医生处行拔火罐、挑治及外敷草药3次后约10天,皮损破溃、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2.
胶样婴儿1例     
患儿男,新生儿.因出生后皮肤及面部异常于2010年2月6日收住院.患儿孕37+周头位顺利娩出,出生时羊水清亮,无脐绕颈,否认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史,Apgars评分1、5、10 min均评分10分.患儿系第4胎第一产,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四肢半屈位,肌张力稍高,心肺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发亮,紧张、菲薄,似油性羊皮纸样或呈铠甲包被,多褶皱,面部、胸腹部皮肤部分干燥、断离、边缘翘起,眼睑、口唇外翻,呈"O"形嘴,面容似丑角,鼻梁扁平(图1),耳郭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和一般方法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与西药口服、中药内服外用,内服药物与物理治疗同时使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的方法治疗.试验结束后,于1周、2周、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完成观察的43例3个月后随访无PHN发生.对照组完成观察的38例中有17例发生PHN,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236P<0.01).结论 与临床路径的治疗方法比较,中西医结合序贯法预防PHN效果好,节省费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人工皮炎1例     
患者女,39岁.于2008年3月20日初诊.患者面部无明显原因出现红斑、丘疹、糜烂、结痂.伴瘙痒10余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为"湿疹"、"日光性皮炎"、"皮肤型红斑狼疮"等.服用过多种抗组胺药、泼尼松、氯喹、雷公藤及中药汤剂等,外用多种糖皮质激素类制剂,病情时好时坏.  相似文献   
9.
掌跖角化症(palmoplantar keratoderma,PPK)是一组以掌跖部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的先天性遗传病,包括十几种类型,可见于人类各种族或民族,弥漫性掌跖角化症(dif-fuse epidemolytic palmopantar keratodema diffuse EPPK)又称局部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localized epidemolytic hy-perkeratosis,OMM#144200),是一种最常见的掌跖角化症亚型。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7月6天,因"右上臂伸侧皮肤发生红斑、糜烂、渗液2月余"来诊。患儿于2月前接种第2针"百白破"疫苗后,第2天接种处皮肤出现红斑,直径约2cm左右,无渗出、硬结、化脓,到私人诊所就诊,未予特殊处理;10余天后皮疹范围渐增大,并出现渗出、糜烂,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皮炎、湿疹",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及外用药物(洁悠神、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来诊,病程中,患儿无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