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脑外伤院前急救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外伤院前急救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脑外伤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脑外伤病人经现场及时诊断与积极处理后送往附近医院就诊,无1例发生中途死亡。结论对脑外伤病例施行积极的院前诊治,可以为病人入院后的继续治疗赢得时间,避免中途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院外创伤患者发病的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温州.市急救中心救治的11415例院外创伤救治病例,并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创伤的发病时间分布。结果院外创伤每年发生的季节和每日的发生时间均呈较弱(r<0.3)的集中趋势(P<0.05),2年的总平均角(a)为245.065°,发病高峰曰为9月6日,高峰期为4月20日到次年1月23日(Z=38.096,P<0.05),平均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的全天24 h内发生对间平均角(a±s)为相当于16:39分,高峰时段在9:38~23:41;对危重创伤患者发生的日期、时间进行分析,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集中趋势均不明显。结论温州市院外创伤每年发病日期有一定的集中性,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发病时段则以午后夜间较多,根据创伤发生的时间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创伤的发生及其伤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温州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院前急救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温州市区2009年1月20日—2011年12月20日拨打"120"电话呼救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病例死亡率为1.58%,男女比例为2.73∶1,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30~39岁组。导致院前死亡的前3位死因依次为猝死、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每天上午6~8时为院前死亡高发时段,夏、冬两季院前死亡病例明显多于春、秋两季。[结论]医务人员可根据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合理配置急救资源,并对高危人群进行宣教,以降低院前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徒手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技术和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明显提高其生存率[1].猝死大多发生在院外,在现场能否正确实施CPR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快速、正确地实施心肺复苏术,将提高院外心脏骤停者的生存率[2].但是目前我国CPR的知识普及率不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3].为了解温州地区不同区域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2011年8月-2012年4月进行了与CPR相关知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院外心脏骤停(OHCA)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院外目击的心脏骤停为常见的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OHCA报告体系,因此院外心肺骤停的发生率和复苏率尚未明确,某种程度来说,改进心脏骤停措施的潜在有效性也无法确定。室颤是OHCA主要的心电类型,有效地完成生存链的各环节可以使复苏的成功率达到50%。本文目的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可回顾的国内外OHCA发生率和复苏率以及其中室颤等可除颤心电类型的发生率和复苏率,为我国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基础资料,为构建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科研平台,科学统筹配置急救设备,形成完善急救体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