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细胞学诊断与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9年11月与1994年12月先后收治了2例长期发热的患者,经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ANL).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获愈.1 病例介绍例1,女,33岁.因发热伴全身皮疹1月,大关节游走性疼痛1周,在外地中西医结合抗感染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温37.8℃,4小时后上升至39.5℃.颈部、胸部、背部、双大腿内侧可见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右侧锁骨上窝有一指头大小之淋巴结,触痛明显.Hb 55g/L,WBC8.2×10~9/L,N72%,L38%,BPC 36×10~9/L,二便常规正常,血、骨髓细菌培养阴性,肥达氏反应、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血沉38mm/h,狼疮细胞阴性,类风湿因子阳性,骨髓细胞外铁+~(?),细胞学检查提示感染髓象.X线胸部、多个大关节摄片无异常,腹部B超提示脾脏肿大.开始经青霉素、庆大霉素联合治疗1周无效,体温上升至41.5℃,呈弛张热型,继以头孢霉素V治疗仍无效.经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见大量成团组织细  相似文献   
2.
戈谢病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谢病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赵长秀张希萍严述森患者,女,33岁。因头昏、乏力、左上腹饱胀半月,于1997年1月1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2岁起间断皮肤发黄,未正规治疗,未作过肝、脾B超检查,结婚10年余未生育,平素月经量极少。体检:面色苍黄,精神萎...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37岁,未婚。因上腭、皮肤散在紫红色结节伴疼痛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先于上腭、左颞部出现红色硬结,1周后上腭的损害表面破溃,进食时疼痛。随后于左额、左颈部、前胸、后背及四肢出现肤色、紫红色结节,皮损缓慢增大、增多,伴胀痛,表面光滑,从未破溃及出血。近半个月低热,明显消瘦、乏力,无咳嗽和骨关节疼痛。发病后自行口服四环素,外用皮康王霜,病情无好转。从事煤矿井下作业11年,无特殊嗜好。否认外伤史及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上腭黏膜正中见孤立性…  相似文献   
4.
赵长秀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1):779-779
例 1  患者男 ,2 3岁。 2个月前因剧烈活动后出现右下腹疼痛 ,在外院诊断为“右侧后腹膜血肿并行清除术” ,术中伤口渗血不止 ,经输新鲜血 4 4 0 0ml等综合治疗 ,病情好转出院。 5d前无明显诱因再发右下腹疼痛 ,逐渐加重 ,伴右下肢疼痛。于 1999年 4月 6日收入我院内科。既往无自发或创伤后关节出血 ,无肌肉内血肿病史。体检 :右下腹压痛明显 ,可触及 10cm× 7cm大小包块 ;右下肢活动受限 ,不能伸直。彩色B超示右下腹腹膜后可疑血肿。血象WBC 11 6×10 9/L ,中性 0 81,淋巴 0 14 ,单核 0 0 4 ,嗜酸 0 0 1;RBC 4 5 6×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1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术中平均失血50ml,术后平均住院8d,总有效率为94%。术后1周内血小板的反应率为100%。无死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与哮喘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哮喘息者发作期与缓解期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5min内最大聚集率(MAR),最大波幅所需时间,进行聚集曲线图像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①哮喘发作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40.7岁,哮喘病史1~25年,平均9.2年。②哮喘缓解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11~62岁,平均42.5岁,其中38例来自上述发作组缓解期。哮喘诊断符合我国1984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标准》[1]。③对照组:正常献血员18名,男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在上肢动静脉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DSA及手术病理证实的上肢动静脉瘘患者的CTA资料。9例中,7例行DSA检查,6例经手术治疗。以DSA及手术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A检查在上肢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CTA可以很好地显示上肢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受累的肌肉组织,与DSA检查及手术结果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上肢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 PVES)中的诊断价值,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由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检查(DSA)、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检查(MRI)。 结果 4例患者中,2例患者腘动脉受累闭塞;1例患者双侧腘静脉内移,左侧腘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左侧腘动静脉均受累,造成左侧腘动脉闭塞,左侧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肺动脉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4例患者中,超声及DSA检查均能够发现腘动脉及腘静脉的形态变化,术前未明确PVES诊断。CTA及 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腘窝内腘血管与异常肌束间的关系,明确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 结论 腓肠肌外侧头附属肌束致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O2激光打孔和高频电针打孔辅助钝性剥离治疗多发性皮脂腺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于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皮肤科招募15例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别接受CO2激光或高频电针打孔制造微小通道至囊腔,辅助蚊式血管钳挤出或掏出内容物并钝性剥离囊肿。对比观察不同部位及不同大小皮疹术后的脱痂时间、红斑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技术治疗相同部位及相似大小皮疹后,其脱痂时间和红斑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激光组治疗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皮疹的脱痂时间和红斑消退时间与高频电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时均有轻度疼痛,未发生血肿及继发感染。两组的瘢痕发生率和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8个月,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论和高频电针相比,CO2激光打孔辅助钝性剥离治疗多发性皮脂腺囊肿效果好,能一次清除各部位的皮脂腺囊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我们使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二磷酸腺苷 (ADP)做诱导剂 ,对12 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 ,观察 5分钟内最大聚集率 (MAR)、最大波幅所需时间及聚集曲线图像波型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 :我院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间住院和门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12 2例 ,其外周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 ,近 1个月内未使用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年龄 2 1~ 5 9岁 ,平均年龄 ( 3 8.8± 6.9)岁 ,男性 10 9例 ,女性 13例。按病情轻重将 12 2例患者分为 3期[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