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弄清联合化疗对麻风病人血像的影响,对34例治疗前后的血像进行了比较。此34例均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急慢性出血性疾病,其中BL和LL30例,BB4例;男性23例,女性11例;病期5~32年;年龄25~74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左旋咪唑对瘤型病人体外试验时对麻风杆菌抗原和结核菌素PPD反应的效果.作者研究了14例埃塞俄比亚人(女6,男8,年龄12~36岁,平均23岁).其中BL或LL11例,BT3例.研究前除瘤型组5例曾用DDS2周~20年外,其余  相似文献   
3.
伍××,男,53岁,农民,因患界线类麻风于1982年4月入院。患者同时患鱼鳞病,皮肤干燥,闭汗。1978年起患混合痔,常有便后滴血,间有胃痛,偶有黑便,食欲不振,自觉头晕、疲乏、无力。检查见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唇及甲苍白。右颧,左肘及双下肢散在淡红斑,边缘不太清,知觉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取手指、耳垂及淋巴结抽取液涂片用萋尼氏法染色检查了43例 LL 和 BL 病人。所有病人曾单一氨苯砜治疗了3—7年。无病人有临床氨苯砜耐药迹象。结果16名病人查到少量麻风菌。淋巴结抽取液阳性者5例,而耳垂及手指分别于12例和13例找到麻风菌。作者建议除耳垂常规部位外,考虑其他部位查菌也是必要的。为了方便建议采用手指法。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试图淋巴结查菌。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59年4月至1983年9月先后收治各型麻风1235人,死亡170人.1235名病人中,男性1000例,女性235例,瘤型(含BL——下同)550例,界线类99例,结核样型(含BT——下同)580例,未定类6例。死亡的170名中,男性127例,女性43例,L111例,BB 9例,T50例。死亡原因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以恶性肿瘤居死因首位,次为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病和自杀死亡数高于一般人群和其他病患者,显然是社会偏见造成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院1969-1979年20年间共收治1162名麻风患者,其中于住院期间先后确诊为恶性肿瘤者共46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住院麻风患者1162名中,计T型607名,L型472名,B类78名,I类5名.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一例美拉尼西亚人死于氨苯砜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男性,23岁,患未定类麻风,每日自服氨苯砜100mg,服药至48天因头痛,周身疼痛、黄疸、发热、黑尿而入院。检查体温38.4℃,脉率26次,血压100/60。左肺有少量捻发音,肝脾肿大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触痛。拟诊为麻风反应、疟疾、肝  相似文献   
8.
1949年曾报告305名尼日利亚麻风病人中,有12%在用氨苯砜治疗的2~5周内发生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1951年又报道3例氨苯砜综合征,以后这种病例报告很少。本文报告两兄弟用氨苯砜治疗时发生此综合征. 例1男,20岁,多菌型麻风,曾服DDS和B_(563)各100mg/d约6周,因疑氨苯砜反应,于1983年8月18日入院,入院前2天已停用氨苯砜。体检:躯  相似文献   
9.
使用氨苯砜(DDS)、利福平(RMP)和丙硫异菸胺(PTH)治疗多菌型麻风比单用 DDS 优越,它能使麻风菌早日丧失传染性,可以缩短治疗期,防止或推迟耐药  相似文献   
10.
6个用反应停治疗的结节性痒疹或盘状红斑狼疮病人,4例出现手足感觉异常并1例主诉肌肉疼痛和痉挛。4例临床神经学检查全属正常。随后6个病人电生理学检查发现5例病人周围神经病变,其中2例多发性神经病变,3例腕管综合征。1例停止反应停一年后仍出现症状和电生理学异常。鉴于曾有报告证明反应停的神经毒性症状是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