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作业所致的一组皮肤损害,一般称为稻田皮炎,我们于1976年夏顶着“四人邦”的干扰,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对稻田皮炎的调查研究及防护工作,1977年我们又响应华主席抓纲治国的号召再次深入农村继续进行了稻田皮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和进行期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 酶聚合酶链反应和原位杂交分别检测15例银屑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块中IGFIR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 IGFIR蛋白与mRNA表达在银屑病患者基底层和棘细胞层,IGFIR蛋白与mRNA相对积分密度值在正常对照组与银屑病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论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表达增加的IGFIR蛋白和m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的抗体搭桥角朊细胞/单一核细胞粘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屑病皮损中,郎格罕细胞(LC)之间,淋巴细胞(Ly)之间,角朊细胞(KC)与Ly之间,LC与Ly之间胞质膜紧密接触,即膜同位(apposition),细胞突起可插入邻近的细胞中。插入的细胞突起顶端的胞质膜消失[1]。我们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银屑病的抗...  相似文献   
4.
抗体搭桥角朊细胞/单一核细胞粘连(ABKMA)作为银屑病研究一个体外实验模型,用来研究银屑病的免疫激活的细胞因子网改变。正常人表皮细胞悬液分离自包皮,加入银屑病IgG孵育后加入银屑病单一核细胞,形成ABKMA。使用ABC增强的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白介素2和白介素6。实验结果表明,白介素2和白介素6的合成和分泌都高于正常人IgG对照和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细胞表面的白介素2受体α链(IL2Rα)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IL2Rα+单一核细胞/单一核细胞为4.6%。IL2Rα单一核细胞/粘连的单一核细胞为40.4%,这两者都高于相应的对照。  相似文献   
5.
笔者所在科室于1997~2001年采用平阳霉素针刺法治疗86例手足部复发性疣患者.其中女32例,男54例,平均年龄为29.4岁(6~58岁).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患者Fas及Bcl-2的表达及中药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探讨银屑病的细胞凋亡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我们对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Fas和Bcl-2的表达进行了光镜及电镜原位杂交研究,探讨了电镜原位杂交的实验方法,观察了8种中药对银屑病患者皮损培养细胞中Fas和凋亡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检测了经银屑病患者白细胞刺激的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KC)Fas和凋亡表达的抑制作用,力图筛选出有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的抗体搭角朊细胞—单一核白细胞粘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9.
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继以单相抗B因子血清免疫固定技术对81例份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进行了补体第二途径B因子(Bf)遗传多态性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SLE病人的BF F型的基因频率(0.1914)显著高于正常人(0.1159),P_(修正)<0.05。F型阳性人群SLE发病的相对危险性(RR)为1.79,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基底细胞上皮瘤以结节溃疡型多见,表浅性少见,多中心性更为罕见。我院十多年来多次收治2例,现摘要报告如下,仅供参考。例1:患者男性,45岁。从15岁开始先在胸部起白斑,无痛痒。十年后,部分白斑转为红色和红褐色,并渐高起,随后发展到全身,头顶有一约蚕豆大的溃烂已有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