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热射病(heat strock HS)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高热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严重热射病可导致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本院急诊科在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抢救热射病4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江挺  刘小伟  岑镇波  唐礼江 《浙江医学》2017,39(17):1428-143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羟苯磺酸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急诊PCI治疗的164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指南规定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术后当日予以羟苯磺酸钙500mg/次,3次/d,连续应用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2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其释放的峰值曲线下面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超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术前及术后多个时间点检测血清N端B型利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DI)和血小板聚集率等。结果术后两组CK-MB、cTNI峰值及其释放的峰值曲线下面积无差别。术后3个月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6MW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T-proBNP、hs-CRP、ET-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STEMI患者在PCI术后应用羟苯磺酸钙虽短时间内并不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3个月后能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羟苯磺酸钙通过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性能,进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抑制STEMI区域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该药可作为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的辅助用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对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浙江医院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34例患者影像资料。将同一血管、无分支汇入段、紧贴心包腔结构(血管中膜距心包腔≤1mm),且斑块负荷最大帧影像归为组一,并依据毗邻心包腔的关系分为心包腔组(P组)和心肌面组(M组);非紧贴心包腔结构且斑块负荷最大帧影像归为组二,并依据毗邻心包腔的关系分为心包腔组(O组)和心肌面组(I组)。分别测定各组斑块面积。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图像中血管相应位置,分别测量心包腔侧和心肌面侧的EAT厚度。结果组一中,P组斑块面积小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二中,O组斑块面积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一P组EAT厚度小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二O组EAT厚度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分支汇入段,斑块分布易受心外膜脂肪组织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现况及和指南推荐的差距,发现二级预防药物在老年CHD患者中的使用特点,同时分析影响其服药的因素,以促进CHD二级预防的改善。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老年CHD患者(≥65岁)1150例进行横断面、非干预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调脂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性CHD患者中的使用率分别为61.3%、54.5%、51.2%和85.6%,而未服用任何上述药物比例高达8.5%,全部服用比例仅有20.7%。分析影响各类药物服用的因素发现:CHD确诊病程、CHD类型、吸烟状况、CHD二级预防知识及合并基础疾病是影响老年CHD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独立影响因素;CHD确诊病程、CHD类型、吸烟状况、收入、教育程度、CHD二级预防知识及合并基础疾病是影响老年CHD患者服用ACEI/ARB的独立影响因素;CHD确诊病程、CHD类型、吸烟状况、收入、教育程度及CHD二级预防知识是影响老年CHD患者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的独立影响因素;CHD确诊病程、CHD类型及CHD二级预防知识是影响老年CHD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除抗血小板药物服用率尚可外,其它3种CHD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普遍偏低,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想实现“健康老龄化”,噬待规范CHD二级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酒精中毒患者的死因及特点,总结经验,减少酒精中毒的死亡率.方法 对2001 年~2010 年慈溪市人民医院院内死亡的酒精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人群分布特征,死因构成特点以及诊治要点.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死亡具有一定的人群分布特征;死亡原因以颅脑外伤最多见,其次分别为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误吸窒息,重症胰腺炎,以及其他.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致死亡存在一定的特征及规律,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救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