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止血器第1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1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压迫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术后1h松解0.5圈,每隔2h松解0.5圈,术后6h后完全松解,共松解4次;对照组术后压迫2h开始减压,每隔2h松解0.5圈,至术后6h完全松解,共松解3次。结果观察组创口渗血,肢端肿胀、麻木,水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2、3、4、5、6h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时第1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桡动脉介入术后1h,以后每隔2h松解0.5圈至6h后完全松解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护协同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50)和协同管理组(n=50),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协同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药护协同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入院后明确诊断至开始溶栓时间、冠脉有效灌注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协同干预组显著优于常规组,48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协同组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12h、24 h、48 h、7d的LV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护协同管理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至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有效灌注,减少48 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缩短住院天数,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建立和维持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在妇产科建档并分娩的高龄产妇286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龄产妇发生泌乳启动延迟112例(39.16%);焦虑发生率为75.87%,抑郁发生率为75.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产次、焦虑和抑郁是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高龄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相关因素的评估,为母乳喂养提供合理化的护理方案,有效预防和减少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以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和信息需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连续收集100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及自行设计的信息需求量表在患者术前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MUIS总分为(112.32±9.66)分,得分为中水平者90例(91.8%);不明确性得分为(42.32±4.54)分,得分中水平者85例(86.7%);复杂性得分为(22.43±3.63)分,得分中水平者68例(69.4%);信息缺乏得分为(19.32±2.75)分,得分中水平者65例(66.3%);不可预测性得分为(15.43±2.78)分,得分中水平者60例(61.2%)。患者HAMA得分为(13.65±11.64)分,得分中水平者60例(61.2%);信息需求得分为(141.34±14.56)分,得分中水平者65例(66.3%);疾病与治疗得分为(62.32±4.54)分,得分高水平者65例(66.3%);身体健康得分为(32.43±3.63)分,得分高水平者68例(69.4%);心理健康得分为(17.43±2.78)分,得分中水平者60例(61.2%);家庭健康得分为(9.64±2.65)分,得分低水平者65例(66.3%);社会健康得分为(7.34±2.56)分,得分低水平者60例(61.2%)。疾病不确定感各个维度与焦虑情绪、疾病与治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信息需求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存在中等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且受到焦虑情绪影响,同时其对疾病与治疗信息、身体健康信息存在高水平的需求,且信息需求明显影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5.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1]能迅速感知并识别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分别采取复律、除颤、起搏的方法,纠正各种心律失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VT/VF),是植入ICD的主要心律失常。众多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确凿证明与药物相比,ICD能降低患者的心律失常病死率和总死亡率。但对于已植入ICD的患者如何避免或减少VT/VF发作,仍然需要药物干预,抗心律失常药物[2]可有效减少ICD植入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纤颤率,从而降低休克频率。2010年1月~2011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综合ICD植入术患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现将其效果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包括术前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缩短禁食禁水时间;术中限制性输液;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拔管、早期运动锻炼、疼痛管理等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术前1 d), 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73±1.65)h、(12.78±1.43)h和(3.71±0.4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61±2.38)h、(21.06±2.45)h和(5.03±0.6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9%(P<0.05)。  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总结20例冠脉搭桥术后并发症的监护。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重视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引流液量及色的变化,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20例患者中,并发低心排综合征5例、心包填塞3例、出血5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4例、切口感染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19例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1例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