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中的作用。方法用巢式PCR和常规PCR扩增90例疑似梅毒患者全血中梅毒螺旋体(TP)的47KDa和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并与血清学方法(RPR,TPPA)的检验结果作比较。结果巢式PCR检测T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3%和96.67%,两者符合率为96.67%;两种PCR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巢式PCR敏感性高于常规PCR。结论巢式PCR检测全血中TP较常规PCR灵敏,通过检测47KDa和15KDa的膜免疫原基因,有助于排除梅毒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提高了梅毒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间,收集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222例,同时收集163例非过敏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比较,并对本次发病两周前的进食状况、用药情况、预防接种等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两组人群性别、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在进食海鲜(P<0.001)、药物(P<0.002)、失眠(P<0.001)、遇冷(P<0.001)、热(P<0.036)、风(P<0.003)及摩擦(P<0.000)等因素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两周前进食海鲜、药物、失眠、冷热变化、遇风、摩擦等因素是导致该病再次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IFN-γ、IL-18和IL-13在早期梅毒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AbS-ELISA法检测50例早期梅毒患者和52例健康人血清IFN-γ、IL-18和 IL-13水平.结果:早期梅毒组IFN-γ、IL-18和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一期梅毒组IFN-γ、IL-18水平高于二期、早期潜伏梅毒组和对照组(均P<0.05),二期梅毒组IL-13水平高于一期梅毒组和对照组(P<0.01),低于早期潜伏梅毒组(P<0.05);RPR试验滴度与IFN-γ、IL-18和IL-13不相关(P>0.05);IFN-γ和IL-13负相关(P<0.05),IFN-γ和IL-18正相关(P<0.01),IL-18和IL-13不相关(P>0.05).结论:早期梅毒血清IFN-γ、IL-18和IL-13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早期梅毒发生Th1/Th2免疫应答失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涂晨  李文竹  周晓黎 《甘肃医药》2009,28(3):198-199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2005年-2008年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2420例可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检出支原体864株,其中72例检测浓度低于1×10^4/ml,不能区别uu和Mh,获得明确的结果792例患者中uu阳性722例(91.2%),Mh阳性51例(6.4%),Uu和Mh同时阳性19例(2.4%)。864株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克林霉素、强力霉素、壮观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兰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对克林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同时提示药物敏感试验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染不同亚型HPV的尖锐湿疣(CA)组织中P16INK4A和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PCR技术对60例CA组织进行分型检测,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INK4A和NF-κB在HPV6/11阳性(低危型组)和HPV16/18阳性(高危型组)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健康男性的包皮组织作对照。结果:在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尖锐湿疣组织中,P16INK4A的阳性率均为66.7%,对照组为0%。NF-κB在低危型组、高危型组和对照组中均有表达,阳性率为90%,三组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尖锐湿疣组织中P16INK4A和NF-κB两者呈正相关。结论:P16INK4A和NF-κB在不同亚型尖锐湿疣组织中均存在着表达,且表达的水平不同。P16INK4A和NF-κB的表达增强可能参与尖锐湿疣组织中细胞的增生与调控。  相似文献   
6.
从糖尿病患者身上抽取一定量的骨髓,进行“培养”,分化出胰岛细胞,再重新输入体内,即可治愈糖尿病。8月13日,武汉协和医院对外宣布:他们在全球率先成功地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至此糖尿病治疗取得重大突破。该院普外科陈立波副教授等人经过一年的试验和研究发现:从大鼠体内抽取骨髓干细胞,经体外培养,促使其转化为具有分泌胰岛素功能的胰岛细胞,而注入体内的胰岛细胞可用来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据统计,当今我国糖尿病患者大约有5000多万,治疗费用每年高达1700亿元。治疗糖尿病通常是胰腺器官移植或注射胰岛素,但两种方法都有局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发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进行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并通过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皮肤屏障功能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证实皮肤屏障功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从而对早期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HE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IMQ可诱发银屑病样炎症,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染料渗出实验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血清白蛋白渗透性实验评估小鼠皮肤屏障功能,应用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丝聚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咪喹莫特诱发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伊文思蓝染料渗出实验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血清白蛋白渗透性实验结果显示,银屑病模型组皮肤由内向外的渗透性及由外向内的渗透性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银屑病模型组小鼠的皮肤屏障功能较正常对照组减弱;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丝聚蛋白表达水平及m 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人降低(P0.05),说明皮肤屏障功能亦有受损。结论皮肤屏障破坏存在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恢复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应当作为银屑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银屑病治疗中早期就应当重视应用止痒药物及保湿剂,从而加快皮肤屏障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120ctn (p120连环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在3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p120ctn细胞膜着色,呈线状强表达.BCC中细胞膜表达较弱,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p120ctn异常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皮肤炭疽2例     
<正>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2010年4月12日帮助本村村民屠宰病牛,生剥牛皮,并进食牛肉。第3天左腕部出现2个指甲盖大的红丘疹,未引起注意。4天后左上肢高度肿胀,皮损面积扩大,形成钱币大小红斑,表面有水疱、坏死及焦炭样结痂(图1),伴有发热、恶心、全身肌肉酸困,在村卫生所静滴"菌必治"2g/d,共2天,疗效不佳。同时省畜牧厅对病牛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阴道加德纳菌(GV)的生物学分型、药敏和感染途径。方法根据Briselden方法对GV进行生物学分型和传播途径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性阴道炎组(BV组)GV检出率51.8%,对照组(NBV组)GV检出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检出6种生物型,两组生物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GV敏感的药物为:克林霉素、罗红霉素、四环素和甲硝唑。配偶间与自身不同部位检出同型菌株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V的不同生物型与BV发病有关,G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对常用药物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