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沈永波 《海南医学》2010,21(10):49-50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两组,神经阻滞治疗组(A组,n=32)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组(B组,n=32),连续治疗3-4周。使用药物:B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50ml,流速为5ml/h。A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0ml,1次/3d,连续治疗3-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治疗前、硬膜外镇痛、神经外镇痛、神经阻滞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缓解作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小肠镜检查中应用无痛技术目前在国内已经逐渐开展[1].尽管麻醉药物能够减轻患者检查操作过程中的痛苦,但检查后腹痛仍有较高的发生率.甚至有些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较长,无法进食进水,严重影响检查后的恢复.阿托品(Atropine)和长托宁(Penehyclidine)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可用于缓解由于肠痉挛等原因引起的腹痛.我们将其用于预防小肠镜检查后腹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临床常见手术之一,目前对此类手术多施以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笔者将单纯神经阻滞用于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44例,其中男39例、女5例,年龄17~68岁,术前均神智清楚、无癫痫史。常规术前准备,无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以往临床多采用消炎镇痛药和理疗或者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但效果多不理想。笔者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对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治疗,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在清醒开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分钟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应用地佐辛针可安全应用于清醒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诱导插管方式用于急诊创伤患者的优劣。方法60例需全身麻醉的急诊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非正压通气序贯快诱导组(甲组),气管插管全麻持续高流量纯氧经面罩预吸,依次静注丙泊酚、芬太尼及罗库溴铵序贯快诱导,和清醒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乙组),吸氧后静注咪唑安定镇静,口鼻咽表面麻醉后清醒经鼻盲探或直接喉镜下经口明视气管插管。记录诱导插管时间,插管前、插管成功即刻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诱导插管期并发症。结果2组基础血压值相当。插管成功即刻,甲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81.8±4.2)mmHg和(61.3±5.6)mmHg,均显著低于清醒插管组[(128.2±8.4)mmHg和(88.2±8.5)mmHg,均P〈0.05];甲组插管时间为(147.35±19.26)s,显著短于清醒插管组[(189.75±56.26)s,P〈0.05]。甲组1例返流,无误吸;乙组7例呕吐,27例插管期呛咳明显,9例口、鼻腔黏膜损伤出血。结论与清醒插管比,非正压通气序贯快诱导气管插管不但同样可预防急诊创伤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的返流误吸,而且诱导捅管时问短,插管反应轻,插管损伤等并发疖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术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半数有效浓度(EC50),以及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啶改善全麻苏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 u g/kg后改为0.5μg/(kg·h).对照组泵注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常规给予麻醉诱导及维持,手术结束时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拔除气管导管的七氟烷浓度,并观察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七氟烷EC50分别是0.22MAC和0.61MAC,其95%CI分别为(0.14~0.30)和(0.47~0.75)MAC.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Ramsay评分达3、1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抑制、需辅助通气、需放置口咽通气道例数分别为2、1、1、0例和5、4、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降低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所需七氟烷EC50,对患者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可降低拔管后七氟烷所致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