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2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国产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的疗效。方法 :浅部皮肤真菌病 4 8例 (男性38例 ,女性 10例 ,年龄 4 6a±s 5a) ,其中手癣 3例 ,足癣 8例 ,体癣 10例 ,股癣 2 5例 ,花斑癣 2例。用特比萘芬软膏涂于患部 ,每日 2次 ,疗效 2~ 3wk。结果 :痊愈率 77% ,有效率 90 % ,真菌清除率88% ,不良反应发生率 4 %。结论 :国产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病疗效佳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特比萘芬片剂治愈孢子丝菌病1例,现报告如下。病人女,65a,上海市人。0.5a前在家中右手拇指被碎玻璃划伤,1wk后伤口愈合,伤口处出现一绿豆大小的红色硬结,自觉瘙痒伴有触痛。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莫匹罗星软膏等外涂,未见好转。2wk后硬结自行破溃出血,结痂后有反复破溃出血,至今不愈。3mo前病人无意中触及右前臂中部皮下有3个绿豆大硬结,1wk后硬结处自行破溃出血,结痂后又反复破溃出血,自涂莫匹罗星软膏无好转。3wk前来我院外科就诊,将右臂中部的3个硬结予以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但拇指初发皮疹未予切除。0.5mo后在右…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摘要杨某,男,24岁,未婚,安徽滁州人,技术员。2012年8月25日就诊。患者周身出绿色汗约2个月,而此前1个月与心仪女友分手,情绪不畅,心情压抑伴有焦虑。2个月前因患龟头炎服伊曲康唑胶囊1周,3天后就发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2003~2004年在我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的无合并症淋病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希舒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或盐酸大观霉素(卓青,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03~2004年在我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的56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12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4岁.上海人,确渗恶性淋巴瘤半年,1999年3月1月颈部淋巴结进行胜肿大,经局部淋巴结活检确诊为弥漫性.非何杰金病。当时体检肺部、肝、脾来址异常.经化疗占乏放疗,颈部淋巴结缩小。同年8月出现发热、刺激性咳嗽,消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于9月20日收治本院血液科病房。入院体检:体温37℃,心牢90次/分、律齐.呼吸16次/分,血压18/10kPa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指甲变色、变形7个月余来我科就诊.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拇指最先开始指甲发黄、变薄,出现细小纵纹,逐渐纵纹加深,甲板凹陷.3个月前,两手其余指甲相继出现上述症状,且甲床萎缩,指甲残缺变形.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否认有甲外伤史和强酸、碱有机溶剂接触史.  相似文献   
7.
复方益康唑乳膏与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复方益康唑乳膏和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体、股癣病人6 3例随机分成 2组。益康唑组 31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35a±s 15a) ,用复方益康唑乳膏 ,咪康唑组 32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37a±14a) ,用咪康唑乳膏。均涂于患部 ,每日 2次 ,疗程3wk。结果 :复方益康唑乳膏和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 ,总痊愈率分别为 87%和 6 9% ,总有效率分别为 97%和 97% ,真菌清除率分别为 94 %和94 % ,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3%。 2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复方益康唑乳膏和咪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有相似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 38例经内窥镜采集的上消化道粘膜组织作真菌培养 ,阳性率达 2 3.7%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1995年 10~ 12月期间 ,因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 ,在我院消化内科作内窥镜检查的病例中 ,有 38例除病变部位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外 ,并取其附近组织作真菌培养。2 .标本处理 受检的消化道粘膜活体组织 ,在无菌操作下 ,剪成粟粒大小数小块分别接种于两管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管 ,2 5℃及 37℃培养 2周后鉴定。有 9例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 ,移种于米粉吐温 - 80培养基上 ,恒温 2 5℃ 2 4h内取样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上海第二医…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38例经内窥镜采集的上消化道粘膜组织作真菌培养,阳性率达23.7%,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1995年10~12月期间,因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在我院消化内科作内窥镜检查的病例中,有38例除病变部位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外,并取其附近组织作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