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Dectin-1介导人嗜中性粒细胞以氧依赖性方式杀伤调理吞噬后白色念珠菌孢子的机制.方法 在白色念珠菌孢子作用前后,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人嗜中性粒细胞中Dectin-1的表达率及表达部位;并通过Dectin-1阻断试验分析嗜中性粒细胞中Dectin-1的表达与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及对白色念珠菌孢子杀伤的相关性.结果 在白色念珠菌孢子刺激30或60 min后,细胞内Dectin-1的表达率明显上调(0min,8.32%;30 min,16.82%;60 min,23.88%.与0min相比,P均<0.01),且Dectin-1与ROS在胞内的表达均被募集到吞噬的白色念珠菌孢子表面.Dectin-1的阻断分别与ROS峰值的抑制(R2=0.306,P<0.01)及白色念珠菌杀伤率的降低(R2=0.251,P<0.01)呈剂量依存关系.结论 Dectin-1可通过内在化的表达模式介导人嗜中性粒细胞以ROS依赖性方式杀伤调理吞噬的白色念珠菌孢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和白念珠菌后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实时表达水平及对两者杀菌能力的差异。 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通过ROS探针(DCFH-DA)、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临床株和白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8作用后,中性粒细胞内ROS的实时表达水平及对上述2种真菌孢子的杀菌率。 结果 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临床株和白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8作用中性粒细胞60 min后,申克孢子丝菌组中性粒细胞内ROS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平均荧光强度159.67 ± 11.34),并显著高于白念珠菌组(112.22 ± 9.66),经LSD-t检验,P < 0.01;而作用120 ~ 180 min后,胞内ROS表达水平(120 min为89.01 ± 9.81;180 min为57.63 ± 8.46)迅速下降,显著低于白念珠菌组中ROS的同期表达水平(120 min时为110.25 ± 7.28;180 min时为109.98 ± 9.00,经LSD-t检验,120 min时P < 0.05,180 min时P < 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ROS主要表达于吞噬上述真菌孢子的中性粒细胞中,并被募集到被吞噬的部分孢子表面。中性粒细胞对申克孢子丝菌180 min杀菌率(19.21% ± 3.68%)亦显著低于其对白念珠菌孢子的杀菌率(26.63% ± 4.97%),经LSD-t检验,P < 0.01。 结论 中性粒细胞吞噬上述2种真菌孢子后,胞内ROS呈明显的差异性表达。与白念珠菌相比,中性粒细胞内ROS水平的迅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对申克孢子丝菌的杀伤效能。 【关键词】 孢子丝菌属; 念珠菌,白色; 中性白细胞; 活性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tb)诱导宿主产生的S100钙结合蛋白A8/A9复合物(S100A8/A9)促进T细胞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灭活毒性Mtb H37Rv(iMtb H37Rv)与野生型(WT)小鼠全脾细胞体外共同培养不同时间,通过流式细胞术得到S100A8与S100A9的表达差异以及产生S100A8/A9的细胞群。Mtb H37Rv体外诱导WT和S100a9^(-/-)小鼠全脾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100A8/A9对CD4^(+)T细胞死亡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S100A8/A9与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共同培养、S100A8/A9与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或是S100A8、S100A9单体以及S100A8/A9复合物与细胞共同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得到S100A8/A9对Jurkat细胞死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差异。封闭Jurkat细胞表面TLR4受体后与S100A8/A9共同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得到Jurkat细胞死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Mtb H37Rv能诱导脾细胞产生更多的S100A8和S100A9蛋白。S100A8/A9能促进小鼠CD4^(+)T细胞死亡。低剂量的S100A8/A9复合物能诱导Jurkat细胞死亡,且S100A8和S100A A9单体无以上作用。S100A8/A9复合物诱导T细胞死亡为TLR4非依赖通路。结论Mtb通过诱导宿主产生S100A8/A9并促进T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实验课程的实践效果,针对平台开设的医学八年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物医学前沿技术课程,从教学过程、方法构建、教学效果等方面着手改革,设计了混合式教学。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效果明显,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思路提升有很大帮助。对于少数学生反馈教学中互动不频繁、气氛不够活跃等问题,文中也探讨了混合式教学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腹膜透析患者矿物质—骨异常的控制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矿物质和骨异常的相关生化指标,参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定的关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临床实践指南,评价CAPD患者的达标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63例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清钙达标57例(90.48%),磷达标36例(57.14%),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35例(55.56%),碱性磷酸酶达标50例(79.37%);全部4项指标均达标21例(33.33%),未达标42例(66.67%),达标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低于未达标患者(P<0.05),而年龄、透析龄、Hb、CCr、Kt/V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矿物质—骨异常相关指标控制不佳。MBD的发生与患者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维生素C对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Mp- L AMP)诱导A5 4 9细胞、ECV30 4细胞表达m l CAM- 1的影响;探讨维生素C对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维生素C作用于2 5 ug/ m1膜脂蛋白刺激的A5 4 9细胞、ECV30 4细胞后ml CAM- 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刺激浓度的维生素C对膜脂蛋白刺激的A5 4 9细胞ml CAM- 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但对膜脂蛋白刺激ECV30 4细胞的ml CAM- 1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 .0 5 ) ,维生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 维生素C能抑制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诱导的ECV30 4细胞m l CAM- 1表达的上调,对A5 4 9细胞m ICAM- 1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维生素C抑制血管内皮细胞m l CAM- 1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血管炎性反应的强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试验阳性血清中游离β-1,3-D-葡聚糖干扰人嗜中性粒细胞Dectin-1所介导的氧依赖性杀伤白念珠菌的机制。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经β-1,3-D-葡聚糖酶预处理前后的白念珠菌孢子作用下,人嗜中性粒细胞内Dectin-1表达分布的变化及与活性氧簇(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共定位关系;进一步分析Dectin-1的阻断对白念珠菌诱导下胞内ROS生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G试验阳性血清中游离的β-1,3-D-葡聚糖对白念珠菌诱导下人嗜中性粒细胞内Dectin-1和RO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在白念珠菌作用下,人嗜中性粒细胞内诱导性表达的Dec-tin-1主要被募集到内吞的孢子表面,且与ROS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共定位关系。然而,经β-1,3-D-葡聚糖酶预处理后,胞内则未见Dectin-1的明显表达;当Dectin-1被其功能性抗体(5μg/ml)阻断后,白念珠菌诱导胞内ROS的表达与阻断前相比显著降低(LSD-t检验,P<0.01);经G试验阳性血清预处理的人嗜中性粒细胞中,白念珠菌诱导下胞内Dectin-1和ROS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单一的白念珠菌作用组(LSD-t检验, P<0.01);线性回归分析提示G试验阳性血清中游离β-1,3-D-葡聚糖浓度分别与Dectin-1及ROS表达水平的抑制部分呈显著的剂量依存关系( Dectin-1,R2=0.702,P<0.01;ROS,R2=0.588,P<0.01)。结论 G试验阳性血清中的游离β-1,3-D-葡聚糖可通过干扰人嗜中性粒细胞Dectin-1内在化表达的方式抑制ROS依赖性杀伤内吞的白念珠菌孢子。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诱导ECV304细胞表达mICAM-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除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外,亦可引起其他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肾炎等。研究证实,许多支原体的膜脂蛋白在体外具有诱导人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的能力,而TNF-α、IL-1β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mICAM-1的表达水平增加促进炎症细胞的黏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本实验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为靶细胞,观察肺炎支原体膜脂蛋白(Mp-LAMP)诱导ECV304细胞表达膜结合型细胞间黏附分子-1(mICAM-1)的水平,探讨Mp感染所致的炎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能独立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其通过黏附、定植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而引起呼吸道的炎性反应.Mp的感染存在着复杂的免疫学机制,国外近来研究显示,Toll样受体2(TLR2)在启动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并介导支原体感染所致的炎性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