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卡波肉瘤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州市东升医院门诊就诊的卡波肉瘤患者3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问卷测评、心理干预,并检测心理干预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结果 30例卡波肉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干预前后SCL-90、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卡波肉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配合适当的临床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HIV1共感染对HIV-1感染者肾功能的影响,分析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HIV-1阳性者302例,分为HIV阳性HSV-2阳性组和HIV阳性HSV-2阴性组,选取同期HIV阴性HSV-2阳性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HSV-2DNA定量与肾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IV-1阳性HSV-2阳性组128例,HIV-1阳性HSV-2阴性组174例,HIV-1阴性HSV2阳性组143例。与HIV1阴性HSV-2阳性组相比,HIv_1阳性HSv-2阳性组和HIV-1阳性HSV-2阴性组血肌酐(F=14.37,P〈0.01)、BUN(F=12.54,P〈0.01)、24h尿蛋白定量(F=16.58,P〈0.01)和尿蛋白/肌酐比值(F=6.37,P=0.018)均显著升高,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下降(F=11.96,P〈0.01)。同时,与HIV-1阳性HSV-2阴性组相比,HIV1阳性HSV-2阳性组HIV1RNA定量水平(t=5.876,P〈0.01)、血肌酐(t=2.315,P=0.012)、24h尿蛋白定量(t=3.648,P=0.004)和尿蛋白/肌酐比值(t=2.312,P=0.012)均升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t=4.903,P〈0.01),eGFR(t=2.275,P=0.016)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V-2DNA与HIV-1RNA定量水平(r=0.626,P=0.002)、血肌酐(r=0.798,P〈0.01)、24h尿蛋白定量(r=0.702,P〈0.01)、尿蛋白/肌酐比值(r=0.686,P〈0.01)呈正相关,而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r=0.796,P〈0.01)、eGFR(r=0.656,P〈0.01)呈负相关。HSV-2DNA定量(OR=1.166,P=0.021)、HIV-1RNA定量(OR=1.581,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OR=1.762,P〈0.01)、年龄(OR=1.472,P〈0.01)、≥1项并发症(OR=1.062,P=0.032)、糖化血红蛋白(OR=1.124,P=0.015)是患者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SV-2/HIV-1共感染可能加重HIV-1感染者肾损伤,且HSV2DNA定量是肾损伤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所致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的189例初发性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特征和可能影响其复发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81例隐性梅毒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隐性梅毒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30~ 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为20~30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隐性梅毒感染率最低,为3.31%.非婚性接触为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49.7%患者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者占大部分.已婚人群梅毒感染率高于未婚、离异者.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结论:隐性梅毒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报告艾滋病并发二期梅毒和神经梅毒1例。患者男,30岁。躯干四肢斑疹1月余,左眼视物模糊5天。入院后查:外周血TPPA(+)、TRUST 1∶128(+)、 HIV-Ab(+);脑脊液TPPA(+)、 TRUST 1∶8(+);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总数 25×106/L;脑脊液生化:蛋白 1 323.6 mg/L,潘氏试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 23 cells/μL;外周血HIV-1 RNA定量检测:2.96×  105 copies/mL。最终确诊为“①二期梅毒;②神经梅毒;③艾滋病;④左眼葡萄膜炎”。予水剂青霉素针、苄星青霉素针治疗后梅毒得到有效控制,3个月后复查血清TRUST降至1 :8,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3例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K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反应。方法:对2003~2015年我院诊治的23例AIDS-KS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男22例,女1例,平均年龄(34.9±9.2)岁。其中43.48%(10/23)的患者以皮疹为主诉,但入院查体发现78.26%(18/23)的患者均可见皮疹。22.22%(4/18)的患者皮损局限,表现为紫罗兰色结节或肿块,77.78%(14/18)的患者皮损泛发,表现为紫色丘疹、结节或斑块,皮疹长轴与皮纹或皮肤张力线方向平行。实验室检查:93.75%(15/16)的患者CD4~+T细胞数量下降。组织病理均可见梭形细胞形成的裂隙状血管,其内可见红细胞,免疫组化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阳性率为95.65%(22/23)。全部患者均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部分患者辅以物理治疗。随访1年,78.26%(18/23)的患者病情好转。结论:AIDS-K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典型皮疹表现为紫色丘疹、结节及斑块,但确诊仍依赖组织病理,HHV8免疫组化通常阳性。经HAART治疗后,病情大多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SM)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比较三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PSM的861例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后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861例患者中死亡病例占14.98%(129/861)。临床表现以发热(89.66%)、皮疹(64.92%)、消瘦(64.46%)、咳嗽(49.24%)、贫血(39.26%)、淋巴结肿大(28.57%)为主,当患者合并消瘦、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腹水、呼吸困难及其他机会性感染时,死亡风险明显增高。实验室检查出现白细胞下降、白蛋白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和CD4~+T淋巴细胞减少时,提示预后欠佳。521例患者分别使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治疗,症状改善后给予口服伊曲康唑长期治疗,死亡率分别为8.5%、7.1%、6.6%,三种药物比较,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2,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PSM临床表现多样。抗真菌药物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射用干扰素在治疗病毒性肝炎过程中导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皮下注射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导致重症药疹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特点、治疗情况以及预后。结果:注射用干扰素所致重症药疹以重症多形红斑型为主,共9例,占75%,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例(16.7%),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8.3%)。12例患者在停用干扰素并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注射用干扰素可导致重症药疹,应及时停用干扰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报告3例以生殖器疱疹为首症的艾滋病。例1,女,35岁,外阴溃疡伴疼痛2月余;例2,女,27岁,外阴肛周溃疡反复4月,伴发热咳嗽气促、体重下降;例3,男,37岁,尿道口反复糜烂1年,龟头包皮阴茎多处糜烂4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多发严重难以愈合的糜烂溃疡,经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抗体阳性,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HSV-Ⅱ-DNA定量检测阳性。提示对以多发难以愈合的溃疡为表现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艾滋病。  相似文献   
10.
报告3例以生殖器疱疹为首症的艾滋病。例1,女,35岁,外阴溃疡伴疼痛2月余;例2,女,27岁,外阴肛周溃疡反复4月,伴发热咳嗽气促、体重下降;例3,男,37岁,尿道口反复糜烂1年,龟头包皮阴茎多处糜烂4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多发严重难以愈合的糜烂溃疡,经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抗体阳性,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HSV-Ⅱ-DNA定量检测阳性。提示对以多发难以愈合的溃疡为表现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艾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