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IL-2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急性带状疱疹疼痛(AHP)和后遗神经痛(PHN)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方法检测带状疱疹患者57例(AHP 40例,PHN17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IL-26、HMGB1的水平。结果:AHP组和PHN组IL-26平均水平分别为(15.97±2.48)pg/m L、(13.90±3.86)pg/m L,高于对照组的(8.00±0.38)pg/m L,有统计学差异(P0.05);PHN组HMGB1平均水平为(7.91±9.29)ng/m L,明显高于AHP组(3.80±6.30)ng/m L和健康对照组(4.03±5.45)ng/m L(P0.05)。AHP组中疼痛VAS评分与血清IL-26浓度有相关性(r=-0.435,P0.05),与HMGB1无相关性(r=0.109,P0.05)。PHN组中疼痛VAS评分与IL-26和HMGB1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26可能与AHP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活动期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初步探讨CD4 T细胞TGF-β1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例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CD4 T细胞,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各组TGF-β1表达水平。观察CD4 T细胞中TGF-β1表达与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TGF-β1相对表达量为0.751±0.10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0.438±0.170?P<0.05?。CD4 T细胞TGF-β1表达量与CK含量呈中度正相关?r=0.67,P<0.05?。结论:活动性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皮肌炎疾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对6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联合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并与26例单纯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及20例单纯中药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远期疗效,缓解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4.
感染的有害作用大多不是因为细菌的细胞毒作用直接作用于宿主 ,而是由于宿主的过强免疫反应。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巨噬细胞在宿主防御入侵细菌的应答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关节炎模型 ,来分析巨噬细胞在这种感染模型中的作用。选择 6~ 8周大小的小鼠 ,分为两组 ,一组在接种前3天皮下注射依托泊苷 (etoposide)以减少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另一组为对照组 ,只给磷酸盐缓冲液。进行血液学分析。然后 ,将两组小鼠均静脉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对其进行死亡率和关节炎的临床评价、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活动期皮肌炎(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初步探讨CD4+T细胞TGF-β1、IL-10在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活动期DM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获得CD4+T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出各组TGF-β1、IL-10表达水平。观察CD4+T细胞中TGF-β1、IL-10表达与血清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和IL-10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血清CK含量与CD4+T细胞TGF-β1表达量呈中度正相关。结论:活动期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和IL-10 mRNA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DM疾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7.
采集15例活动期皮肌炎(DM)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磁珠分离获得CD4+T细胞,RT-PCR检测其IFN-γ、IL-4 mRNA,观察IFN-γ和IL-4表达与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活动期DM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的IFN-γ、IL-4 mRNA分别为0.698&#177;0.468、1.028&#177;0.54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0.359&#177;0.208、0.628&#177;0.354(P均〈0.05)。活动期DM患者CD4+T细胞的IL-4 mRNA与血清CK含量呈正相关(r=0.584,P〈0.05)。认为活动期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显著升高,无明显极化现象,CD4+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可能与DM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XCR1)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XCR1mRNA表达水平。结果!"XCR1mRNA在PBMC中表达水平,患者组(1.57±0.84)与正常对照组(0.19±0.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2.09±1.38)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2);活动期与非活动期(0.31±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03);非活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组XCR1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关系:SLE患者组PBMC中XCR1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作直线相关性分析,XCR1mRNA水平与SLEDAI(r=0.540,t=5.445,P=0.000)呈正相关。"$SLE患者PBMC中XCR1mRNA表达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性: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17/68,1.4±1.2)比阴性患者(51/68,3.5±4.9),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7)。结论XCR1mRNA表达水平在PBMC中活动期SLE患者比非活动期及对照组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SLEDAI)正相关,非活动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两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提示XCR1参与疾病的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XCR1可能参与抗SSA抗体的形成过程,造成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基因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CD8+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收集40例确诊的SLE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4+、CD8+细胞并计数,提取RNA,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p16基因mRNA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2.245±0.586)和SLE非活动期组(1.361±0.154)相比较,SLE活动期组(93.264±42.898)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活动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16基因mRNA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4.323±0.735)和非活动期组(3.722±1.701)比较,SLE活动期组(92.926±38.102)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p16基因mRNA水平在CD4+、CD8+T细胞中增高,提示SLE患者存在p16基因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在某些活动部位由于表皮难于固定,成活率不高影响疗效,我院运用两种固定方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