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设重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每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α-干扰素(IFN-α)的水平。结果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病情越重,IL-6,TGFβ1,TNF-α,sFas水平越高,而IL-2,IFN-α水平越低。结论血清IL-2,IL-6,TGFβ1,TNF-α,sFas,IFN-α的水平与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损伤和修复以及病毒的复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继发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易被忽视和误诊,通常因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死亡。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可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例患者为青少年,无血管基础疾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突发感染性动脉瘤,经及时发现治疗后,病情缓解。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性动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林雯  李勇忠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48-2149
目的探讨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他伐罗汀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62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他伐罗汀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单用他伐罗汀乳膏外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疗效、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有效率为6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4例;停药后12周随诊,治疗组复发9例(29.0%),对照组复发17例(54.8%)。结论应用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他伐罗汀乳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治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减少ALSS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设观察组48例,对照组32例,两组在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ALSS治疗.观察不同病期治愈好转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天数和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及ALSS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100%、80%、28.57%,总有效率72.29%,对照分别为66.67%、54.55%、10.00%,总有效率46.87%,临床治愈病例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21.25±12.69)天,对照组为(52.36±17.27)天,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ALSS治疗232人次,发生不良反应20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8.62%.结论 ALSS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段,ALSS对重型肝炎早、中期疗效较好,减少肝素用量,严格无菌操作及预防性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6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痊愈或明显好转,存活率为56.98%;37例病情恶化或死亡,病死率43.02%。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P<0.01);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的疗效低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P<0.01);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清总胆红素、内毒素水平低于死亡组(P<0.01);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疗效高于晚期患者疗效(P<0.01),慢性重型肝炎存在的并发症也影响血浆置换的疗效。讨论血浆置换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白蛋白及内毒素水平有关。血浆置换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反跳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的疗效差。我们认为血浆置换治疗>5或6次后病情仍未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反跳幅度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有条件者应尽早施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GF-β1、TIMP-1、MMP-1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以及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以正常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HBeAg阴性CHB分轻度、中度、重度组,依据抗病毒治疗48周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TGF-β1、TIMP-1、MMP-1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IMP-1、MMP-1表达.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GF-β1、TIMP-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MMP-1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慢性肝炎轻度-重度逐渐发展,血清TGF-β1、TIMP-1的水平逐渐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蛋白在肝纤维化组织的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呈正相关(rs=0.618,P=0.002);MMP-1蛋白在肝纤维化组织的阳性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rs=0.077,P=0.732).抗病毒治疗48周后有效组血清TGF-β1、TIMP-1的含量明显下降,MMP-1水平上升(P<0.01).无效组血清TGF-β1、TIMP-1、MMP-1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联合检测TGF-β1、TIMP-1、MMP-1是判断慢性肝病患者有无纤维组织增生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度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也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结合西医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78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对照组,25例)和中医辨证结合西医疗法治疗组(观察组,53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第4、8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炎性皮肤疗效较优、治疗后症状反复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的结节性红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对45例除有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症状外,且PPD试验强阳性患者,按1:1:1比例分成A、B、c三组,分别随机接受A组2HRZ/4HR+P;B组P;C组2HRZ/4HR治疗。观察第14天、第28天的临床疗效及一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结节性红斑第14天和第28天的有效率分别为:A组80%和93.3%;B组66.6%和80.6%;C组73.3%和86.6%。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年内复发率:A组8.3%;B组50%、C组22.2%。结论:抗结核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PPD阳性的结节性红斑疗效好,治愈率高,有减少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每周2次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每天2次外擦30%补骨脂酊。对照组每日2次单纯局部外用30%补骨脂酊,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配合30%补骨脂酊外擦是治疗白癜风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