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40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性疾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我科 1998年以来共诊治梅毒 171例 ,现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1例梅毒中男 90例 ,女 81例。其中 期 36例 (男 2 7例 ,女 9例 ) , 期 12 6例 (男 5 7例 ,女 6 9例 )。潜伏梅毒 9例 (男 6例 ,女 3例 )。合并淋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 8例。在 171例梅毒中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0岁 ,平均 3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 2 d,最长 2周。传染方式 :不洁性接触 138例 ,夫妻间 10例 ,否认不洁性接触 2 3例。1.2 临床表现  期梅毒 36例表现为硬下疳 ,部分合并有腹股沟淋…  相似文献   
3.
痢特灵引起荨麻疹样药疹临床上多见,但合并胸腹腔积液者尚未见报告,我科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26岁。1周前因腹泻自服痢特灵2片,4天后周身起风团,并逐渐增多。门诊以“荨麻疹样药疹”收入院。病来无发热、关节肿痛及呼吸困难。既往健康,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体格检查:一般状态良,T36.5℃,心肺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见周身大片红色风团,无浸润,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腹部B超及胸透均未见异常。给以地塞米松7.5mg日1次静滴,口服扑尔敏及息斯敏4天后,皮损及自觉症状消失。第5日改地塞米松5mg日1次静…  相似文献   
4.
皮肤垢着病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期梅毒致包皮水肿嵌顿者少见,我们诊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6岁,以阴部破溃2周,包皮水肿,疼痛2无为主诉就诊。该患者缘于2周前,发现包皮内侧有豆粒大小破溃,上有少许分泌物,伴有轻度疼痛,在外院诊为“阴部疮疹”,给以阿昔洛韦软膏外用,未见好转,近2日来,包皮水肿,且逐渐加重,伴局部疼痛。查体:一般状态良,心肺未见异常,阴部包皮弥漫性肿胀,呈暗红色,向上推拉包皮时,包皮上侧、内缘可见豆粒大小糜烂面,上有较多分泌物,触之较硬。龟头轻度肿大,紧张,阴茎触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W4lC…  相似文献   
6.
红皮病性银屑病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7岁。躯干、四肢出现丘疹和斑块24年,周身皮肤潮红20年,下肢肿物1年,于2007年9月2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24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和双肘、膝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丘疹及斑块。微痒。曾诊断为银屑病,给予内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药名不详),病情未见明显好转。1年前左下肢出现黄豆大结节.表面呈菜花样,有渗出,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7.
氟哌酸致药疹9例李久宏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10024)1.过敏性休克:1例男性,口服本药0.2g,30分钟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而愈。肖新民报道2例口服本药引起急性过敏反应[新医学,1991;22(2);76]。2.皮肤粘膜损害...  相似文献   
8.
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见,现将我们所见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p)和可溶性瘦素受体(sLR)与不同临床分型的红斑狼疮(LE)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9例LE患者,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均相匹配的31名健康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Lp和sLR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LE患者血清Lp水平增高和sLR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Lp水平增高和sLR水平下降尤为显著;但非活动期S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和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血清Lp和s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p与BMI呈正相关,与sLR呈负相关;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与血清Lp水平呈正相关,与sLR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Lp和sLR水平异常可能与LE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80岁。2019年9月16日因面部红斑、结节60年,溃疡2个月就诊。患者6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出现暗红色丘疹、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后缓慢增大,数目增多,相互融合成不规则斑块。曾于外院间断应用抗生素(药名不详),效果欠佳。2个月前左面部斑块中央出现菜花状肿物,迅速增大,表面破溃,伴轻度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