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周身散在结节、破溃8个月"于2009年4月至我科就诊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踝部出现一小结节,渐增大、隆起,表面呈紫红色,无痛痒,抓破后不愈合,随之结节多发于全身,以颜面部、左下肢、右前臂为著.入院1个月前就诊于外院,病理诊断为"血管炎",治疗无好转,遂来我院.发病以来反复低热,右膝关节疼痛,消瘦、乏力,饮食、睡眠欠佳,二便尚可.否认内脏病史及家族遗传疾病史.  相似文献   
2.
他克莫司软膏是一种新型非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类抗炎药物,已成功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国外有报道治疗面部斑块状银屑病有效[1-3].国内用于面部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仅见个例报告[4].为此,我们于2006年6月-2007年1月,应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22例面部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现将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4岁,因右侧头面部红肿伴疼痛10 d,加重1 d就诊。患者10 d前蚰蜒叮咬后右侧额部出现1分币大的水肿性红斑,伴疼痛,于某诊所就诊,诊断为皮肤感染,给予甲泼尼龙40 mg及头孢米诺1.0 g静脉滴注4 d,疗效不佳。皮疹逐渐扩大,右侧面颊及右眼睑红肿、胀痛。1 d前患者自觉皮疹及头面部疼痛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1.24 × 109/L;电解质:血清钾2.89 mmol/L(参考值3.5 ~ 5.5 mmol/L),钙2.06 mmol/L(2.25 ~ 2.58 mmol/L);肝肾功能及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5岁,全身红斑伴痒1个半月。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大小不等的地图形、环形红斑,界限清楚,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红斑边缘堤状隆起,其上可见密集分布小米粒大小串珠状排列水疱,部分破溃结痂,尼氏征阴性,黏膜未累及。根据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诊断为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因“周身散在结节、破溃8个月”于2009年4月至我科就诊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踝部出现一小结节,渐增大、隆起,表面呈紫红色,无痛痒,抓破后不愈合,随之结节多发于全身,以颜面部、左下肢、右前臂为著。入院1个月前就诊于外院,病理诊断为“血管炎”,  相似文献   
6.
蜱叮咬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昆虫引起的皮肤病,2005-2008年,我科共诊治5例蜱叮咬患者,现将诊治经过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C)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从经SPC处理和未处理的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抽提总RNA,制备cDNA芯片探针,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扫描仪扫描芯片,扫描信号用GenPix pro3.0软件分析,利用CLASTER操作系统分析结果,TREEVIEW操作系统显示其结果,查阅SOURCE功能数据库进行每个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基因芯片的8096个基因中有意义的信号位点为194个,按功能分为11类,表达增加1倍以上的基因为52个,表达减少50%以下的基因为49个,其中表达水平最高的基因为CTGF,其次为CYR61,IL-6等,均与创伤愈合有关。结论SPC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使成纤维细胞分泌一系列与皮肤创伤愈合有关的细胞因子,调控其增殖,从而促进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3岁。双手指末端出现红斑及脓疱4个月,加重并蔓延全身1个月,于2016年12月12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4个月前患者右手第五指末端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其上群集粟粒大脓疱,伴脓性渗出,无疼痛及瘙痒,后双手拇指末端均出现类似新发皮损。1个月前患者行右拇指拔甲治疗,后病情加重,患指原发皮损向近心端逐渐蔓延至中段,左手拇指、右手第五指指甲脱落,右侧腕部、左侧髋部、背部、右下肢散在出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糠疹.患儿男,8岁.全身红斑、水疱、坏死20d,伴有持续高热、末梢血白细胞和丙氨酸转氨酶显著升高、低蛋白血症等,病情危重.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Sweet综合征,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一般可分为特发性、药物诱发性和恶性肿瘤相关性三类.笔者于2007年8月起诊治1例Sweet综合征合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