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恶性葡萄胎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与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葡萄胎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与诊断价值接连利,张继菊,徐延峰,吴乃森,刘云,祁晓杰本文结合23例恶性葡萄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B型超声诊断资料,对恶性葡萄胎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本文23例恶性葡萄胎为1992年10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引导经皮微波热凝固(PMCT)联合血管介入法治疗肝癌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56例肝癌患者,应用PMCT治疗26例,30个结节;PMCT联合TACE30例,42个结节,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3d后行PMCT治疗,其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例,在TACE治疗2周后行经皮门静脉化疗(PVC)。结果:肿瘤<5cm的肝癌结节53个,PMCT与联合治疗组均获较好疗效。肿瘤≥5.0cm的19个结节中,联合治疗组在肿瘤缩小、血流信号消失、生存期方面均优于PMCT组。结论:PMCT联合TACE治疗肝癌具有协同作用,是中晚期肝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孕妇,26岁,孕29周,首次妊娠。既往健康,无遗传病史,早孕期无感染及服药史。常规超声检查示:胎儿双顶径7.6cm,股骨长5.0cm,羊水深度4.5cm,胎盘位于右前壁,成熟度1级,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四腔心对称,左心长轴观示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中断6mm,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5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理和超声诊断资料,其中23例观察了CDFI表现及血流频谱特征。本组声像图分为三型:①灶性高回声型,子宫正常大小或轻度增大,可见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内出现单个或多个高回声结节,似“棉团状”,直径<3.0cm,边界清楚,但无...  相似文献   
5.
神经管缺陷的发病率占总出生儿数的1‰~9‰,是世界卫生组织常规监测的疾病之一.其中脑裂和脊柱裂占所有神经管缺陷的95%,脊柱裂根据椎管内容物是否突出脊柱皮肤分为显性脊柱裂和隐性脊柱裂[1].  相似文献   
6.
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分流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关于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已有较多文献报道,多认为胎儿室间隔缺损存在心室水平的分流,但对胎儿室间隔缺损分流时相及分流方向报道结果多样,甚至相反,本研究对12例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的分流特点与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评价CDFI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在CDFI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对24例,32个血管瘤内直接多点、多次注入适量平阳霉素,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本组24例中,治愈(瘤体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8例(12个肿瘤)。显效:16例(20个肿瘤)瘤体缩小80%以上,随访无增大现象。经治疗后缩小的肿瘤内部网状结构已不清楚,回声增强且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内部无血流信号;完全消失的肿瘤多数显示无明显的肿瘤痕迹,或表现为原肿瘤部位呈片状低回声,无明显肿瘤形态。结论:该方法与传统手术和插管栓塞术相比,操作简单,疗效稳定、创伤小、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在产前筛查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机对孕24~42周8000例孕妇常规行胎儿心脏四腔切面检测,发现胎儿心脏异常者,由专人做完整的、多切面胎儿心动图检查,并提示客观的超声诊断。结果:产前检出胎儿心脏病36例,检出率为4.5‰(36/8000),18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18例,其中32例在心脏四腔切面发现异常,占88.89%(32/36),产前检查无异常的胎儿中,产后发现胎儿心脏病4例。结论:胎儿心脏四腔切面能显示大多数胎儿心脏病的直接或间接的异常声像图表现,对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探测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孕妇27岁。孕32 2周,孕1产0。既往健康,非近亲结婚,否认孕期感染史及服药史,无家族遗传史。超声心动图示:胎心位置正常,心脏增大,心脏面积与胸腔面积之比为1·3:3,右心房、室腔轻度扩大,左心室腔内可见附着于室间隔及左室侧壁三个均匀高回声肿块,分别为2·0cm×1·5cm×1·5cm、1·0cm×1·0cm×0·5cm、0·8cm×0·5cm×0·5cm大小(图1),肿块蒂不明显,心脏舒缩运动时活动度小,CDFI显示左心腔内肿块与室壁间隙内可见收缩期湍流信号,三尖瓣口可见收缩期返流信号(图2),心包腔内未见积液,房、室间隔及主、肺动脉未见异常。超声诊断:晚孕活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心三尖瓣返流的原因与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 2 1例胎心三尖瓣返流进行了检测 ,观察胎心结构、返流信号分布、测量最大返流速度。结果  2 1例胎心三尖瓣返流的原因为 :先心病组 6例 ,均显示心内结构异常 ;非先心病组 15例 ,4例表现右心扩大 ,无心内结构畸形 ;两组返流速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先心病引导的三尖瓣返流是因心脏结构异常所致 ,非先心病性三尖瓣返流主要由于胎心右室功能不良引起。当检出三尖瓣返流时 ,应进一步追踪扫查心内结构有无畸形 ,在排除先心病之后即应提示心脏负荷增加 ,若伴有右心腔扩大则是发生心力衰竭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