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皮肌炎重叠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因肩部背部红斑伴疼痛2个月,于2006年12月27日入住我院皮肤科病房.3年前患者因面部红斑在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SLE,具体治疗方案不详,用药后皮疹逐渐消退.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患者肩背部出现数块红斑,曾自行予外用药(具体药名不详)外敷,症状无缓解,皮疹数目渐增多,范围变大,部分皮疹中央出现大块坏死,疼痛明显,尤以双肩关节为甚,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全身红斑伴瘙痒1天入院.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天前患者双手背突发针帽至粟米大小红色斑疹,散在分布疹间皮肤正常,自觉轻度瘙痒,皮疹迅速增多,数小时内发展至密布全身,皮疹不融合,面色潮红,伴有发热乏力,无畏寒、寒战,无畏光、流泪,无头痛头晕,有轻度咽痛,无胸痛,无咳嗽、流涕、鼻塞,无关节肿痛,无胸闷、心悸,无口腔溃疡,无麻疹黏膜斑,发病数小时后曾在我院急诊就诊,诊断为"感染后反应疹",予氯雷他定、10%葡萄糖酸钙、阿奇霉素治疗,效果不佳,遂拟"感染后反应疹"收入病房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3.
扁平疣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本科于2008年6月-2010年6月使用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当患者在某一部位先发生带状疱疹后全身出现水痘样皮疹的泛发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则相对少见。现将我科近3年诊治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斑贴试验是寻找外源性致敏原常用的检查方法。为了解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的致敏原特点,对2002年5月-2006年5月在我科诊断为接触性皮炎、湿疹的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其中阳性患者163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凌才英  帅茂圣 《吉林医学》2013,(29):6012-6013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中药制剂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内注射配合中药口服加每晚睡前外擦0.1%维A酸霜;对照组40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内注射,每早涂重组干扰素α-2 b凝胶,每晚睡前外擦0.1%维A酸霜。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4例,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两种方法优势互补,标本同治,治愈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面部红斑4个月余,高热3天,拟“系统性红斑狼疮”收住我院。4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面部突发红斑,不痛不痒,自觉多关节痛,遂来我院就诊。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61×109/L,血沉121mm/h;尿常规示:尿蛋白 白细胞 ;狼疮全套示:抗dsDNA( ),抗Sm( ),抗SSA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予以泼尼松10mg口服,tid,VitE100mg口服,tid,雷公藤多甙片20mg口服tid等治疗后,关节症状很快缓解,面部红斑逐渐转淡范围变小。3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高热,咽痛,伴头昏乏力,无咳嗽咳痰,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无…  相似文献   
8.
雀斑,俗称"蒙面沙",好发于面部、背上部,表现为直径1~2mm的淡褐色斑点,多见于女性,常在儿童期出现,青春期最明显。虽无自觉症状,但影响美观,故患者多迫切要求治疗。2006年3月~2012年3月,笔者科室采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2%氢醌霜治疗雀斑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7例湿疹住院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湿疹患者C反应蛋白,使用魏氏法测定血沉,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NK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在CD_3~+T细胞、CD_8~+T细胞构成比及CD_4~+/CD~+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CD_4~+T细胞构成比与CRP呈正相关(P0.05),B细胞构成比与CRP呈负相关(P0.05),CD_3~+T细胞、CD_8~+T细胞、NK细胞构成比及CD_4~+/CD_8~+比值与CRP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组CD_3~+T细胞、CD_4~+T细胞、CD_8~+T细胞、B细胞、NK细胞构成比及CD_4~+/CD_8~+比值与ESR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湿疹患者存在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增高,NK细胞构成比降低,并且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与CRP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96例均为本科门诊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98例.其中男96例,女100例,年龄18~50岁,病程1月~36月,平均6月.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近期3月内计划怀孕者,肝肾功能损害、高血脂者,未坚持治疗及失访者不入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