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对66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7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132ml,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4d,进食流食时间平均为5d,住院时间平均为18d,术后10d内有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肺部感染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瘘1例,尿潴留6例.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切除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0~2001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3例,就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临床甲减)患者QT间期和心率变异性,探讨亚临床甲减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55例亚临床甲减患者为试验组,5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体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行24小时长程心电图检查(当天上午9时~次日上午9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心率(HR)、R-R间期、QT和QTc间期、心率变异性(时域性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频域性指标:LF、HF和LF/HF)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TSH水平较高,FT4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R-R间期、QT和QTc间期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总的心率变异性较低:SDNN、SDANN、rMSSD、pNN50和HF较小,而LF/HF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临床甲减增加QT离散度,降低心脏迷走神经节律,增加心脏交感神经节律,使心脏电活动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手术;5例外伤所致胃穿孔者行单纯穿孔缝合术;3例恶性肿瘤所致的胃穿孔,2例行姑息性胃次全切术,1例行穿孔修补、大网膜覆盖术。结果经处理后,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结论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榆皂苷Ⅱ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中蛋白激酶B (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地榆皂苷Ⅱ(0、1、5、10、20、40、60和8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迁移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侵袭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促进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肠癌细胞HT-29中AKT和PI3K mRNA的表达,增加Ca...  相似文献   
6.
在腹部损伤中,结肠损伤由于结肠有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往往处理较为复杂.我院1999年至2009年选择性对22例结肠损伤患者进行蕈形胶管结肠造口,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拉下式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武汉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下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B组(腹腔镜辅助下双吻合器法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后随诊,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按徐忠法五项十分的标准评价其肛门排便功能。结果 (1)A组与B组术后6个月内肛门排便功能受到影响(P<0.05),术后612个月肛门排便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2)A组术后早期(6个月内),在肛门排便感觉、肛门控制力、便意感三项指标上优于B组。结论作腹腔镜下低位保肛术的患者采用拉下式或双吻合器法术后近期肛门功能均受到影响,但半年后逐渐改善,在一年后可达到接近正常生活水平,而不影响生活质量。在术后早期(6个月内)腹腔镜下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优于双吻合器法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