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匐行性血管瘤(A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已确诊为匐行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18.60±4.98)岁,病程2~6年;均具有典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皮损表现为簇集或小片状红斑,其上见多发针头大小红色斑点,呈撒胡椒粉样,边缘匐行性向外扩展。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尤其乳头层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无炎细胞浸润、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匐行性血管瘤少见,诊断需要临床与病理密切结合。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例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对进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和胸大肌转移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组织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注意保护供区皮肤,术中配合手术,术后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预防皮瓣感染坏死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牙科手机维修率的清洗保养方法。方法:将使用后的120只手机随机分成A,B,C组各40只,A组将手机进行手工刷洗后用气枪吹干内腔管路,用喷气注油灌手工注油;B组将手机经手工刷洗表面后置于清洗机清洗后用气枪吹干内腔管路,用喷气注油灌手工注油;C组将手机经手工刷洗表面后置于清洗机清洗后用气枪吹干内腔管路,用注油机机器注油。比较三组手机维修率。结果:C组手机的维修率低于A,B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刷洗、机器清洗、机器注油的保养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牙科手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青斑样血管病的临床认识及诊断能力,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诊断的青斑样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诊断了23例青斑样血管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7例,发病年龄(24.86±7.63)岁;皮损主要发生于踝周(21/23),皮损表现为疼痛性紫癜、溃疡及象牙色萎缩;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及管腔内透明血栓形成;治疗上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促纤溶为主,己酮可可碱、达那唑、阿司匹林治疗效果好。结论:青斑样血管病具有特征性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但早期容易误诊误治,己酮可可碱有助于本病的治疗及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脂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个月~2年。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例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例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脂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