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成人跖疣乳头瘤病毒(HPV)型别,并探讨HPV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基因测序和TA克隆技术检测221例跖疣患者疣体的HPV型,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和疣体数.结果 221例标本中,HPV阳性率为97%(215/221).单一HPV型占96%(206/215),HPV 27、2、57和7(Alpha属)分别占44.7% (92/206)、12.1%(25/206)、7.3%(15/206)和0.5%(1/206);HPV 65(Gamma属)占0.5%(1/206);HPV 1、63(Mu属)占33.5% (69/206)和1.5% (3/206).HPV 27、2和57三型感染者之间年龄、病程、疣体个数、疼痛发生率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HPV 27感染者相比,HPV 1感染者与年龄≤30岁、病程≤1年、疣体数≤2个和疼痛高发生率相关.结论 HPV 27、2、57和1是感染成人跖疣患者的主要HPV型.HPV型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过度沉着疾病,可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困扰。氧化应激水平变化是黄褐斑致病因素之一,其通过一氧化氮等途径影响黄褐斑形成。目前谷胱甘肽、中药药剂以及维生素C等抗氧化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抑制酪氨酸酶等均能改善黄褐斑症状。本文就氧化应激在黄褐斑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抗氧化治疗在黄褐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黏附、迁移、c-ki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 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皮肤科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 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含培养基+人表皮黑素细胞)和实验组(含培养基+人表皮黑素细胞+不同浓度大黄素)。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 微孔板法检测细胞黏附能力, Transwell微孔膜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c-kit 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c-ki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大黄素降低了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黏附及迁移活力,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48, P<0.0001;F=10.93, P=0.003;F=7.75, P=0.00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大黄素对人表皮黑素细胞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双向作用, 高浓度大黄素抑制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低浓度大黄素促进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9, P=0.003;F=...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CO2点阵激光治疗,间隔2周治疗一次,共3次,同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连续6周;对照组仅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连用6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0.73±0.89)分和(3.83±1.5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1.17,P<0.01)。治疗组治愈患者中有3例(11.54%)3个月后复发,对照组无治愈病例。治疗组在激光治疗时均出现轻微可耐受的疼痛,均未影响治疗;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红蓝光、光子嫩肤联合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费用。方法:将入选的150例痤疮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给予口服药物、面膜和光子嫩肤治疗;B组50例,给予口服药物、面膜和红蓝光治疗;C组50例,给于口服药物、面膜、红蓝光和光子嫩肤联合治疗。3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50例中136例完成试验,疗程结束时C组的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A组(68.89%)和B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组的治疗费用平均分别为2 500元、1 020元、3 080元,3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 628.27、1 498.02、3 566.47。结论:红蓝光和光子嫩肤联合口服药物及面膜治疗痤疮,产生协同效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但治疗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异维A酸胶囊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10 mg口服,一天2次,连续8周;观察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的同时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隔4周治疗一次,共3次.比较两组患者总积分、临床疗效、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O2点阵激光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  co2点阵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已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均为自身随机对照,共计110例白癜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co2点阵激光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有效率与单纯NB-UVB治疗相比,有明显差异(RR=5.33,95%CI:1.63~17.40,P=0.006);  co2点阵激光联合NB-UVB及激素类外用药物治疗白癜风有效率与UVB联合激素类外用药物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RR=1.99,95%CI:0.30~13.41,P=0.48)。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优于单纯NB-UVB治疗,但co2点阵激光联合NB-UVB及激素类外用药物与NB-UVB联合激素类外用药物相比,未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激光即刻联合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后疼痛的发生率、强度及影响因素。方法40例尖锐湿疣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19~54岁,平均(31.9±9,5)岁。CO2激光去除疣体后,20%溶液均匀敷于疣体及其周围1cm内的正常皮肤,塑料薄膜封包3-4h后,使用LED—IB.1140型光动力激光治疗仪,激光波长633nm,垂直照射20rain,输出功率为90mw/cm^2。每周1次ALA—PDT治疗,共3次。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78%、88%和90%的患者在第1、2、3次治疗后出现疼痛,平均分是2.2、3.4和4.2。3例诉疼痛难忍,予冷藏的胶原贴敷料治疗。2例出现局部感染,予以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混合线性模型统计分析发现:治疗次数多者疼痛发生率亦高。学历在本科以下、睡眠质量好者疼痛分值低。结论学历、睡眠质量是疼痛强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盐酸奥洛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片联合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2周。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片,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观察组。采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变化,同时与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23%、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43)。12周时观察组外周血  CD3+, CD4+T淋巴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上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t分别为9.79、38.00、12.28,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t分别为8.99、33.00、14.04,均P<0.01)。结论:盐酸奥洛他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调节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趋于稳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二者联合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6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的表达,并探讨IL-36α与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VEGF的相关性。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IL-36α及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IL-36α与PASI值、IL-36α与VE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IL-36αmRNA表达水平的ΔCt值分别为0.0164±0.0071、0.0012±0.004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0.359、0.720±0.078,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VEGF mRNA的ΔCt值分别为1.157±0.243、0.194±0.087,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为0.142±0.022、0.033±0.021,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IL-36α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与PASI值以及VEGF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IL-36α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过量表达。IL-36α可能与VEGF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银屑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