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美国,SLE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15至50,发病年龄在15至40岁为多,男女比为1:8~9[1,2].SLE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Cytokine network)失衡和性激素在SLE发病及病程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细胞因子参与SLE的发病发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但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失衡的表现不尽一致.据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本文就这些假说对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和性激素与SLE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袁光雄  付林  朱云龙  许俊  龙臣 《新医学》2014,(3):162-16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小板CD62p和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按所给药物不同,将80只SHR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加阿司匹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阿司匹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0只,各组持续给药4周,于实验12周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后SHR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并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第12周末复方丹参滴丸组血小板CD62p、CD6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复方丹参滴丸加阿司匹林组CD62p、CD63表达水平较阿司匹林组或复方丹参滴丸组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抑制血小板CD62p、CD63表达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口头交接班带来的遗漏,加强各班次之间的交接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我科自2008年6月起使用护理留言板,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述陈朝金教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经验。陈朝金教授在领悟"阳微阴弦"基本病机的基础上,通过阐发阳气生成和运行对本病的重要性,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黄芪、檀香,以益气升阳、散结化痰、调节气机升降,在临床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诊科主导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患者从入院到溶栓治疗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及院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溶栓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01—2018-04我院收治的经过入排筛选后行静脉溶栓治疗的327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内科收治且施行静脉溶栓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急诊科主导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施行静脉溶栓的240例患者为试验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危险因素、发病至到院时间、卒中团队反应时间、家属决策时间、到院至CT与心电图及血液相关检查出报告时间、DNT、DNT60 min比例、溶栓前后NIHSS评分、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危险因素、发病至到院时间及溶栓前NIHSS评分等基线期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到院后卒中团队反应时间、家属决策时间、CT报告时间、心电图及血液相关检查报告的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DNT[79.0(62.0,87.0)min]比较,试验组DNT[27.0(22.0,36.0)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DNT60min比例为23.0%(20/87),试验组为77.9%(187/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溶栓后NIHSS评分、溶栓后7d内病死率有所降低,溶栓后1.5d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溶栓后7d内其他并发症率有所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主导多学科协作模式下静脉溶栓治疗AIS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到院后至实施溶栓的各关键环节用时,提升静脉溶栓患者DNT60min的比例,并且对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无不良影响。急诊科主导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对AI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快速、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美国,SLE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15至50,发病年龄在15至40岁为多,男女比为1:8~9 .SLE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Cytokine network)失衡和性激素在SLE发病及病程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细胞因子参与SLE的发病发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但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失衡的表现不尽一致.据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本文就这些假说对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和性激素与SLE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