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患者男,40岁,反复阵发性心悸20余年。因突发心悸就诊,有预激综合征病史(附图A)。体检:心率约18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附图B)示:P波消失,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宽窄不一,有明显预激波,诊断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但下行Ⅱ导联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由于患者以往未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因此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能排除。病人未经治疗2min后心房颤动自行终止,心律规则,心电图仍与附图A相同,此后30天患者在外院作心内膜下标测,结果在左侧冠状窦口4.5cm处找到左前侧旁道及在右侧三尖瓣环5点处找到右后间隔旁道,并先行左前侧旁道消融术。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示典型的右后间隔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附图C)。由此揭示本病例具有双房室旁道。重温附图B预激波明显、有手风琴效应的特征,且无诱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Q-T间期延长,再者患者有预激综合征病史,临床无任何诱发因素,发作又未经治疗突然终止,均支持预激综合征诊断。因此心房颤动伴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是由于快速心房激动使两条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而使激动经左、右旁道交替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2.
实时三维超声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室几何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左心室几何形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1例NVM患者,应用RT-3DE技术对其左室腔的几何学进行三维图像分析,并测量心尖非致密层厚度(NC)与致密层厚度(C),计算NC/C值。结果RT-3DE技术能够全面地观察局部心肌的立体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肌小梁及其深隐窝,分辨出NVM左室的蜂窝状几何学特征;NVM组的NC/C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2.78±0.33对0.98±0.26,P<0.001);RT-3DE技术有助于分析NVM受累节段的分布范围及节段运动异常情况。结论RT-3DE技术能全面了解非致密层心肌节段的空间分布状况,是观察NVM形态学改变的最佳影像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8岁。以心悸、胸闷就诊。半年内曾3次心前区疼痛,每次历时数10分钟伴出汗。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窦性P-P间距长短交替,长间距不是短间距的倍数。图中两个等长周期分别为3·45(1·15×3)s及3·42(1·14×3)s,为3∶1窦房文氏阻滞。在每一个文氏周期长间歇中有一提前出现的呈室上性的QRS波,其前有逆行P-波,P--R间0·11s,为交接性期前收缩(PJ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缓伴窦房文氏阻滞(3∶2传导);②交接性期前收缩(PJS)。图1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房文氏阻滞,PJS讨论本例3∶2窦房文氏阻滞诊断无疑。特殊之处从形式上看似乎是PJ…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v6>Rv5对双心室扩大及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心动描记术检出的双心室扩大(A组292例),左心室扩大(B组460例),左心室肥大(C组273例),比较心电图Rv6>Rv5在各组中的检出率.结果 Rv6>Rv5 A组101例(34.6%),B组38例(812%),C组9例(312%),B+C组47例(6.4%).A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C组及B+C组(P<0.05}.结论 Rv6>Rv5对双心室扩大的诊断价值较高,远超过对单侧左心室肥大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国内有关脑瘤EEG的报道日益增多,积累了不少经验,促进了诊断水平。我们小结了近10年来经手术证实为脑瘤者113例的EEG及其有关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早产,生后5天,因感染性休克由产科转入儿科。体检: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微弱呻吟,眼神呆滞,肢端凉,呼吸浅慢不规则30次/分,心音低钝。已律不剂。双肺未闻及罗音,腹平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每分钟140次,有房性早搏。Ⅵ、Ⅱ、Ⅲ、avF导联S-T段呈单相曲线抬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窦速,右心室心肌损伤型S—T改变,房性早搏。经积极抢救治疗6天后休克得以纠正,再测心电图上述各导联S—T段已恢复至等电位线,心电图正常。讨论心电图示S-T段损伤型抬高在儿童尤以新生儿是极少见的,仅有少数报道见于儿童心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体表心电图I导联呈宽M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的左心室同步性。方法:按体表心电图I导联QRS波是否呈宽M型将46例LBBB患者分为LBBBM型组(20例)和LBBB非M型组(26例),并选择正常对照组40例。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测定2组患者左心室心肌12个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并计算达峰时间差(△TS);以△TS>65ms为标准,判断心肌同步性。用实时三维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并应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所有患者的实时三维超声图像对三维数据库进行定量分析,测得到左室整体容积曲线、17节段容积曲线、17节段的平均最大容积(Vmax)及其标准差(Vmax-SD)、平均最小容积(Vmin)及其标准差(Vmin-SD)、最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波起始点的平均时间(T)及其标准差(T-SD)、17个节段中的最小容积点距离心电图Q波起始点的最大时间差(Tmax)。结果:①以同一心肌壁内不同节段间的△TS>65ms为心肌收缩不同步标准,计算LBBBM型组患者中左心室心肌非同步化的发生率为85.00%(17/20),明显高于LBBB非M...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Ⅰ导联对左侧气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Ⅰ导联对左侧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60例坐位与卧位Ⅰ和V6导联R波、S波电压和R/S值(与心电向量图X轴R/S值对照),及坐位时R波、S波的增长率。结果Ⅰ与V6导联检测结果相同,两者增长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S值Ⅰ导联卧、坐位分别为2.38±1.75、3.60±1.46;V6导联卧、坐位分别为4.62±2.69、6.50±3.12,两个导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X轴R/S值卧位为2.50±1.89,坐位为3.10±1.68,与Ⅰ导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V6导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Ⅰ导联诊断左侧气胸价值优于V6导联,Ⅰ、V6导联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患者女性 ,39岁。 10天前曾患感冒 ,突感心悸、胸闷就诊。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 (附图 )为连续Ⅱ导联记录 ,基本节律为窦性 ,频率 88次 /分 ,PR间期 0 .14s。另外可见逆行的P′波为异位搏动 ,该异位搏动有以下特征 :①逆行P′波之后继有室上性的QRS波群 ,P′R间期小于 0 .12s ,均较恒定在 0 .0 8s(除外P′3 R) ,提示该异位搏动来自房室交界处。②RP′间期配对不规则。③P′4 后的P波直立但振幅较低 ,形态介于窦性和逆行P′波之间 ,此乃房性融合波。④相距较长的两异位搏动之间有数个窦性搏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72岁。因胸闷不适、头昏2h就诊。体检 :T36.8℃ ,BP21/14kPa(160/110mmHg)。心率70次/min ,心律齐 ,未闻及心脏杂音。两肺无殊。临床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病人呼吸平稳时心电图 (图1)示窦性心律 ,心率68次/min ,P_R间期0.25s ,QRS时间长达0.16s ,QRS波群在V1、V2 导联呈rS型 ,S波深而宽 ,Ⅰ、aVL、V5、6 导联呈宽而顶端粗钝的R型 ,长Ⅱ导联QRS波群呈rs型和单向R型两种形态 ,P_P间期与P_R间期恒定不变。两种不同形态的QRS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