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地方性克汀病人大脑的听觉传导路进行了病理检查,对上橄榄核,内侧膝状体及颞横回中神经元胞体进行了体视学的测量。发现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并可见卫星现象,神经元胞体的体积密度和数密度均比正常人明显减少,证实地克病人听觉传导路存在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出血性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今我院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32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22例,夹闭后包裹加固7例,单纯动脉瘤包裹术3例,其中18例术中破裂出血;出院后随访1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无植物生存,死亡4例。结论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动力化学疗法(SDT)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微血管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大鼠颅内C6胶质瘤为实验模型,观察4组(SDT、US、HMME、对照)处理后脑胶质瘤原位细胞凋亡、Cyt-C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位凋亡检查见HMME组和对照组凋亡细胞极少,各时间点凋亡率无明显差别。处理后24h,US组凋亡率高于HMME组和对照组;处理后3d、7d,凋亡率与HMME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组处理后24h,凋亡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处理后3d、7d,凋亡率与其它3组无明显差别。HMME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US组处理后24h,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与HMME组和对照组比较,略下降;处理后3d、7d,2项表达结果与HMME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组处理后24h 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较其它3组明显下降;处理后3d,二者有所升高,但仍较其它3组低;处理后7d,VEGF表达结果与其它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SDT处理后早期可通过血管靶向作用促进体内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NDRG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83例胶质瘤患者的瘤组织(Ⅰ级19例、Ⅱ级22例、Ⅲ级25例、Ⅳ级17例)及12例正常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NDRG1 mRNA和ND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组织中NDRG1 mRNA表达量和NDRG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且PCR结果显示除Ⅱ、Ⅲ级比较无明显变化外,分级从Ⅰ级到Ⅳ级逐渐上升的过程中,NDRG1的表达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DRG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低表达,而且其表达高低与胶质瘤的分级有关,提示其对胶质瘤的发生或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手术夹闭难度较大。Yasargil等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的面神经颞支保护率仅70%,术后病人常发生颞肌萎缩。作根据面神经及颞肌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对翼点入路进行了部分改良,以保护面神经及颞浅动脉供应颞肌的分支,使术后颞肌萎缩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正> 病历摘要女,16岁,住院号93770。二年前双侧听力下降,以右耳为重,伴有口角向左侧歪斜。入院前两周出现走路不稳,双眼视力下降,无头痛、恶心、呕吐。入院检查:意识清醒,讲话吐字不清,双眼水平眼震,外展受限,右周围性面瘫,双手快复动作笨拙,走路呈慌张步态,全身皮下肿物10个,散在背、四肢、左额。以左额最大2.0×2.0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声动力化学疗法(SDT)对大鼠颅内胶质瘤的杀伤效应。方法制作大鼠颅内C6胶质瘤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声动力治疗(SDT)组、超声(US)组、血啉甲醚(HMME)组、对照组,治疗后行颅内胶质瘤MRI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光镜、电镜观察,并记录4组大鼠生存期。结果 MRI显示:治疗3 d、7 d后,SDT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7.05±1.96)mm3、(13.02±1.15)mm3,较其他3组明显减小(均P<0.01)。光镜显示:SDT组肿瘤组织坏死于治疗后24 h达到高峰。电镜显示:治疗后24 h,SDT组见大量坏死细胞,部分细胞呈凋亡表现;US组少量细胞呈凋亡表现。SDT组生存期为52.25 d,较其他3组明显延长(均P<0.01)。结论 SDT对大鼠颅内C6胶质瘤有明显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