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7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_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R)及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BC-C_3bRR在慢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中明显下降(P<0.01),在慢性肝炎轻度也有显著下降(P<0.05)。而RBC-ICRR在慢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各型肝病患者CIC均明显升高。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明显改变,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与甲胎蛋白的相关关系 ,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4 8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 (AFP)。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组患者EGF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经相关分析血清EGF与AFP含量间无相关性关系 (r =0 16 4 3,P >0 0 5 )。表明EGF含量变化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同时与AFP无相关关系 ,也说明了两者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亚群[髓系DC(MDC)和浆细胞DC(PDC)]的变化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 采集健康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静脉抗凝全血,利用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DC的特异性标记为Lineage-HLA-DR+CD11c+,PDC的特异性标记为Lineage-HLA-DR+CD123+);固相放免法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结果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PDC相对平均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者,但缺少统计学意义,MDC相对数量在两者间没有差别;血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相对数量显著高(P<0.01)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在上述3组中MDC相对数量无差异(P=0.194).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或DC的凋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PDC增加与HBeAg血清转换有关,提示PDC可能有抑制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脏内存在着一群独特的细胞群——天然免疫细胞,包括枯否细胞、NK细胞、NKT细胞等,它们作为机体面对危害的第一道防线,能快速的对刺激作出应答,它们除了抵御许多病原体的作用,目前亦发现它们存在于外在特殊物质介导的肝损伤中。本文综述了肝脏天然免疫最新的观点,以及NK细胞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检测指标血清 型前胶原 (PC )、层粘蛋白 (L N)、 型胶原 (IV- C)和透明质酸(HA)对肝硬化和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6 7例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上述指标并与 AFP进行对照。结果 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 PC 、L N、IV- C、HA及 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结论 四项肝纤维化检测指标能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 ,与 AFP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不仅能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参与诱导移植耐受、肿瘤和感染免疫的调节,在维持机体免疫内环境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点和调节机制,以及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的作用。最新研究提示其对自身抗原和非己抗原均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将有助于对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免疫应答机制的了解以及对慢性肝炎发生机制和免疫耐受的认识,并最终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开辟新的免疫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前体细胞(pDC)亚群的变化,探讨pDC亚群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意义。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15例,免疫耐受组19例,慢性乙型肝炎组26例,非活动性组33例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髓样树突状前体细胞(pDC1)和浆细胞样树突状前体细胞(pDC2)。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DC2显著下降(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pDC1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P〈0.05),非活动性组pDC2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BVDNA水平与pDC2之间存在正相关(r=0.303,P=0.043)。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外周血树突状前体细胞(pDC)亚群的频率和数量的变化,可能与HBV持续感染的机制和肝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赤芍甘草冲剂对D-半乳糖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赤芍甘草冲剂对D-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D-GalN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赤芍甘草冲剂(200、400、800 mg.kg-1)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水平,使升高的肝脾指数降低;同时发现赤芍甘草冲剂可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和NO水平。结论:赤芍甘草冲剂对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氧化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尽管乙肝疫苗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乙肝的发病率,但全世界仍有20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法加体位限制)与对照组(仅给予体位限制),分别进行治疗,采用痊愈、改善、无效的标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痊愈率为82.76%、93.10%、100.00%,而对照组同期为15.56%、24.44%、60.00%;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6.55%、100.00%、100.00%,而对照组同期为53.33%、68.89%、88.8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应用Epley法加体位限制治疗PC-BP-PV,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体位限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