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食管异物并纵隔脓肿主动脉-食管瘘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食管瘘 (aortoesophagealfistula ,AEF)多为食管异物及食管恶性肿瘤等引起 ,病人多在短期内死亡 ,尤以形成纵隔脓肿者为重 ,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抢救成功率极低 ,仅有少数外科治疗成功的报道。我院 2 0 0 1年 2月收治 1例食管异物 40d并食管破裂纵隔脓肿AEF ,急诊在左心转流下修复主动脉 ,二期重建食管获得治愈。现对此病例进行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 ,着重讨论左心转流技术和分期手术用于合并以纵隔感染的AEF的救治体会。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 9岁。 40d前误吞异物后 ,感吞咽不畅 ,胸骨后不适。误吞后第 3 6d始间断呕血…  相似文献   
2.
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的家庭综合干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综合干预治疗对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经病理确诊的肿瘤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止痛原则,给予家庭镇痛治疗,并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按照其自主择医镇痛的意愿,不增加干预。分别于初诊和治疗后4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心理功能以及医疗费用的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药物镇痛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总体医疗费用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进行家庭综合干预治疗安全可靠,切实可行,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年人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微创治疗的安全术式及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2月至2008年10月41例成年人PDA患者采用胸壁小切口,结扎线从胸降主动脉后方转移法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 41例均获成功,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随访未见导管再通.结论 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外科微创原则,适宜治疗成年人PDA患者.  相似文献   
4.
微创术式与常规开胸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微创治疗的安全术式。方法:1997年以后,我们采用微创手术,胸壁小切口,结扎线从胸降主动脉后方转移法,为6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并与31例常规开胸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术式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用药少等优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结扎线自降主动脉后转移法手术难度不大,安全性高,手术适应症广,适宜在心胸外科开晨较晚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微创去白细胞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心肌保护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1999年3月至2002年12月,经右前胸微创小切口,采用去白细胞温血心停搏液连续灌注,心内直视下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5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7例,室间隔缺损28例。结果 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结论 微创、去白细胞温血连续灌注心内直视手术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比较复杂的心脏病手术。  相似文献   
6.
人们已逐步认识、接受温灌法在心脏手术中的优越性,并将对其进一步改进完善。我们采用去除白细胞的全血配制心停跳液,即为去白细胞温血心停跳液,并将其应用于常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结果显示,心脏诱导停跳时间短且均不经室颤停跳,停跳后心肌红润松软,心电图示无肌电活动。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后,心脏自动恢复窦性心律,心功能好。术后全身状况恢复顺利,无脑部、肺部及肾脏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8的变化,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20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抑肽酶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对照组不给药,抑肽酶组给抑肽酶总量300万KIU,其中50万KIU为麻醉诱导前给予,250万KIU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半小时(T2)、CPB结束(T3)、停CPB后2h(T4)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血清中TNF-α、IL-6、IL-8的浓度明显受到抑制(P<0.01),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过程中,抑肽酶可能通过降低TNF-α、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炎性反应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右前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们采用右前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下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6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37例,室间隔缺损28例.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结论经右前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比较复杂的心脏病手术.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动脉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 1例食管异物致主动脉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病例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在左心转流下修复主动脉 ,清理纵隔脓肿 ,食管切除二期重建 ,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早手术是治愈的关键 ,高度警惕本病并迅速获得全面、准确的发病史是避免延误诊断的关键。急症体外循环左心转流是抢救的有效措施 ,彻底清除感染源 ,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分期手术重建食管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重症胸外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症胸外伤的救治经验,探讨影响死亡的因素。方法:对1996年—2001年收治的381例重症胸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相关的8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统计资料显示:创伤失血性休克、paO2,paCO2,血胸量、器官损伤数、ISS值等因素是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伤后及时转运、救治,积极处理并发症,加强临床监护等工作,对降低院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