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圆圆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611-2612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82例初诊T2DM患者,依照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实时动态胰岛素泵治疗,研究组接受西格列汀联合实时动态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日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研究组胰岛素日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bA1c水平、2 h BG、FBG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实时动态胰岛素泵治疗初诊T2DM患者效果显著,能减少胰岛素日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药(50%葡萄糖、维生素B_(12)、地塞米松)联用湿敷结合康惠尔透明贴治疗胺碘酮、多巴胺、碘造影剂等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注胺碘酮、多巴胺、碘造影剂等强刺激性药物发生外渗损伤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三药联用湿敷结合康惠尔透明贴外贴;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即50%硫酸镁湿敷法。比较两组患者3 d后治疗效果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3 d总有效率为94.74%,显效率为76.32%;对照组3 d总有效率为62.16%,显效率为35.14%;且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药联用湿敷结合康惠尔透明贴治疗胺碘酮、多巴胺、碘造影剂等强刺激性药物外渗损伤,效果明显,起效快,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核医学显像评价大鼠、小鼠等小动物心脏功能的不同分析方法,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性,并在两周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基于矩阵实验室编程语言开发一套新软件,获得评价左心室整体重构程度的球形指数(SI),并首次提出评价左心室局部重构程度的新指标:水平长轴"倒八字"程度指数(DPI)、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左心室重构整体重构程度以磁共振成像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金标准"。有经验的专家对PET心肌代谢显像水平长轴和垂直长轴显示"倒八字"程度采用4分打分法。分别将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对DPI值、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与专家对"倒八字"程度的打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和LVESV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15,P均<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87,P<0.01)。水平长轴左心室近前壁和中间段测定的DPI以及短轴测定的横径比与专家打分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3、0.709和0.722,P均<0.01)。结论:采用我们自主开发的新软件,通过对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重建图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左心室整体的重构程度和局部的重构程度。  相似文献   
5.
张新阳        贺鹏博        刘新国        戴中颖        马圆圆        申国盛        张晖        陈卫强        李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10):1223-1228
【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单视图断层成像三维(3D)重建方法,在减少数据采集量和降低成像剂量的情况下对不同患者进行CT图像的3D重建。方法:对不同患者的CT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和模拟生成对应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并进行数据归一化操作。利用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出一个普适于不同患者的神经网络模型。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部署在测试数据集上,使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结构相似性(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对重建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用不同患者的单张2D图像分别重建出质量较高的3D CT图像,MAE、RMSE、SSIM和PSNR分别为0.006、0.079、0.982、38.424 dB。此外,相比特定于单个患者的情况,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重建速度并节省70%的模型训练时间。结论:构建的神经网络模型可通过不同患者的2D单视图重建出相应患者的3D CT图像。因此,本研究对简化临床成像设备和放射治疗当中的图像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蛇咬伤早期的表现与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及蛇业资源的开发,城市蛇咬伤病人呈倍数逐年增加。蛇伤的病情复杂、迅速,已成为急诊科常见病之一。由于饮食业的兴旺,从各地捕捉到的蛇及人工喂养的蛇随着发达的交通而“南来北往”,所以单从区域来判断蛇的种类已远远不够。被蛇咬伤的病人常因惊慌失措或在夜间不能断定蛇的种类,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基于纳剂量学模型(LNDM)的治疗计划中, 应用日本国立放射线综合医学研究所(NIRS)积累的临床经验, 验证γ分析方法在LNDM和微剂量动力学模型(MKM)间处方剂量转换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开源的多种射线放疗计划设计平台matRad, 采用γ分析的方法对基于MKM和基于LNDM的碳离子治疗计划进行比较, 得到不同模型的转换因子。通过水模体研究靶体形状及大小、靶体位置深度、处方剂量和照射方式对模型转换因子的影响, 并采用C型靶模型和肝癌患者病例对转换因子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模型转换因子与靶体形状无关, 与照射方式有关。在单野照射条件下, 其与靶体大小、靶体位置深度及处方剂量成正相关。并且C型靶模型和肝癌患者病例成功验证了转换因子, 其基于MKM和LNDM的治疗计划所生成的物理剂量分布的γ通过率(2%/2 mm)分别为92.79%和91.19%。结论本文所计算的转换因子(f=DLNDM/DMKM)可用于指导基于LNDM的碳离子治疗计划设计时处方剂量的设置。γ分析可用于不同模型处方剂量间的转换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洗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探究血清中β-葡萄糖苷酸酶(β-GD)水平随胆红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新生儿黄疸湿热郁蒸证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等基础对症治疗;口服茵栀黄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中药洗浴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洗浴方洗浴。以5天为1治疗周期,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胆红素值及β-GD水平变化,每天记录患儿排便次数。结果:中药洗浴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下降程度、临床有效率高于口服茵栀黄组及西医治疗组(P0.05),其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口服茵栀黄组及西医治疗组(P0.05),其每日平均排便次数低于口服茵栀黄组(P0.05)、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患儿β-G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β-GD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洗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中药洗浴可操作性较强,能有效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腹泻发生几率,从而有助于黄疸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复发性过敏性紫癜文献、期刊等进行查阅和归类总结,概括本病复发的机制,中医治疗常用思路方法,为以后临床治疗复发性过敏性紫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李济仁先生的中药“四味饮方”[1].选用“黄精、黄芪、枸杞子、西洋参”4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取反复多次住院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和分析2组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